返回第九百九十八章 万历十五年  锦绣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飞逝,岁月交替如梭,转眼间便是数年,如今已是大明万历十五年的春天了。

在原来的历史中,这一年的大明王朝并未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其影响却极其深远。几百年后,一代历史学者黄仁宇便以此年为书名,写就了一本纵论大明得失之总总的著作——《万历十五年》。

而在此书的最后,黄先生更是言之凿凿,以为到得这一年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已彻底滑落深渊,哪怕之后也曾出现过机会,更有无数人为此抛洒热血与生命,但大明气数已尽,再难有回天之法。

因为此时的大明,各种弊病都已深入骨髓,若将之比之一人,便算得上是病入膏肓,非药石所能救治了。而且,那些弊端所引发出来的诸多乱象也已渐渐显现,随着朝中君臣的一番错误的作法,情况越来越是严重,直至几十年后,两百多年的王朝彻底倾覆。

但要是黄先生所看到的是如今的大明朝,就不敢下此定论了。虽然他所认定的弊病照样可见,但朝中气象却大不相同,而这一点,犹在军队这一点上显现得格外突出。

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军队因为承平日久,早已烂到了根子上,纵然还保留有几支足可一战的队伍,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而更可怕的是,那些有战斗力的军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得朝廷兵马,更多的是边镇将领的私兵而已。

或许当外敌入侵时,这些人马尚会为了自保而奋起反击,但若朝廷真想调动他们,却是千难万难。至于其他的卫所官兵,则不过是一群毫无战斗能力,只会被人当成廉价劳动力剥削的可怜人而已。

但如今,各地军中的风气却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数年前杨震在北疆的一连串行为,使得那些窃取兵权以权谋私的将领被斩杀殆尽,便是有所留存,也早已夹紧尾巴做人了,自然不敢再将朝廷的兵马视作自己的私产。

而那场对蒙人的大胜,更是大大提振了边军的士气,朝廷之后又趁着奖励封赏功劳而将各路人马进行了重新的洗牌,如此,原来那种各有山头的小团体就几乎在边军中绝迹了。

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把这一切做好,还是得多谢杨震之前所创下了威名。当朝廷需要在边军中做调动时,只消派出锦衣卫的人前往监督,那些将领就不敢反对,至于私底下的动作,就更逃不过锦衣卫人的耳目了。之前的那场追究和斩杀对边军将领的威胁实在太大,即便事情已过去多时,他们依然心有余悸,自然不敢和朝廷对着干了。

在边军这边得到了改善之后,其他卫所军队也就有了可参照的目标。虽然目前看起来进度依然缓慢,这些连兵都算不上的队伍依然没多少战斗力,但在没有外敌侵扰的情况下,只要不断整改,总有改变的那一天。

相比起军中风貌的焕然一新,朝廷里,官场上的变化倒不是太大,人依然是那些人。只是,这些朝臣和天子间的关系却又不像原来史书中的那么矛盾重重。这自然也有杨震的功劳了。

原来的万历为何一直都不能叫百官真正心服?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使然外,更关键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刚继位那十来年的表现了。

那时的他,身为天子却被一个臣子压得死死的,几乎什么决定都得由那人来做主,甚至连他自身的亲事,也是一般。虽然那人是大明朝两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大政治家,名头之响权力之大亘古难见,但终究给百官留下了一个天子软弱可欺的印象。

虽然在张居正死后,万历进行了报复性的反扑,也在一段时日里让群臣畏惧,但那只是一时的影响罢了。待到时过境迁,一切就都回到了原位,天子依然不怎么为群臣所惧。

但如今的万历却是在杨震的帮助下将张居正从首辅位置上赶出京去的,虽然之后没有什么强烈的报复行动,但光这一作为,却已足够震慑百官了。

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辫子朝的麻子皇帝能被后人那等吹捧,在其身为皇帝的几十年里一直无人敢于唱一句反调,可不是因为他真个有多么的英明神武,说白了还是刚开始时就定下了足够强势的基调。光是他以八岁的年龄就把朝中第一权臣鳌少保给赶掉了,就足够让百官感到恐惧,继而敬畏有加了。

倘若他也跟万历一般一切以大局为重,不铤而走险地在皇宫里进行什么刺杀,直到那位自然死亡的话,他之后的日子怕也会很不好过了。

当然,两个王朝间的特点终究不同,大明的官僚阶层的自主独立性毕竟远在辫子朝之上,所以即便万历在几年前有此表现,也依然避免不了时常为百官所谏,百官也没少让他生气。但至少比起原来的历史,他的日子是要好过得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