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明的惯例,有封疆大吏进京,要对城门周围戒严。可是面对着顾振华进京,却没有这么做,礼部尚书顾锡畴认为蓟国公劳苦功高,深受万民爱戴,理应允许百姓焚香迎接。
这个提议看起来给了顾振华天大的面子,就连马士英也没有觉察出问题,作为坚实的盟友,马士英也要亲自出迎,给予顾振华最高的礼遇。
南京城连夜的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临街的百姓挨家挨户的准备香案,鲜,只等蓟国公进京,就热烈欢迎。
看似超规格的接待,可是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杀机。顾锡畴已经和其他东林党员商量妥当了,他们动员了不下四百位士绅,趁着顾振华进入正阳门的一瞬间,就立刻出面请愿,迫使顾振华在屯田的问题上松口。
别小看这一步,却是东林党反复磋商之后,才选定的突破口。在东林党人看来,顾振华一身罪恶滔天,滥杀,贪财,抢掠,专权,好色,弄权……
不过算来算去,这些罪名杀伤力都不够,到了最后,往往是实力的对拼,有马士英在,他们休想在朝廷上占到便宜。
最后还是东林党的后起之秀黄宗羲提出了攻击屯田的问题。他们也并非直接攻击,而是先请愿,让顾振华放宽屯田的政策,允许士绅地主保留一部分土地。
这个建议看似很合理,但是却暗藏杀机。如果顾振华松口,就等于是自己承认错误,他们紧接着就会发动绵密的攻势。把屯田的罪恶都挖掘出来,什么滥杀无辜,什么屠戮士人,什么抢掠无算,什么破坏祖制,与民争利!
可是顾振华要是严词拒绝,那就更好办了。这等于是当着天下人的面,顾振华公然和士绅集团开战。
他们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大了,弹章加上舆论。这是东林党屡试不爽的绝招,就算拿不下顾振华,也要让他声名狼藉,把他头上的忠臣光环打碎。没有了顾振华这个强援。他们就能集中火力拿下马士英。
可是说这份算计不可谓不歹毒。无论是怎么看,都是他们都不会吃亏。
在正阳门附近的景宏茶楼,黄宗羲、乔可、姚思孝等人正坐在二楼的窗户旁,一面品着茶,一面盯着城门口的情况。
窗户左边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文士,身材不高,有些清瘦,额头突出。下巴尖翘,手里正拿着一把唐寅题字的洒金折扇。轻轻晃着。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宗羲,日后在他的头上,会被冠上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浙东史学派的创始人……种种光环不一而足。而此时黄宗羲还不过是东林党的一个后辈,仗着父亲黄尊素的大名,在东林党中开始崭露头角。
“太冲兄,你说顾振华会怎么应付呢?”姚思孝忍不住问道。
黄宗羲微微一笑:“顾振华骤然窜起,说到底还是一介武夫,只懂蛮力。他抓虞山先生,不过是栽赃陷害,突然下手而已。听说这位蓟国公北上之后,作风跋扈,先是杀了许定国一家,又强抢土地,陷害陆老大人,甚至连藩王的田产都不放过,搜刮地皮,无所不用其极。这样一个人对待士绅,多半也不会客气。”
姚思孝一听急忙问道:“太冲兄,既然如此,岂不是那些士绅乡老要有危险吗?”
“有危险又如何,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要是不把顾振华的势头压住,屯田成功了,江北四镇也会搞。说不定马士英也要搞,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如此关头,就该拼个你死我活,绝对不能有一点妇人之仁!”
一直沉默不语的乔可突然说道:“没错,太冲兄说的有道理,我们没有无权无势,有的只是铮铮铁骨,就算舍了命,也要保住大明的祖制,不能让一个武夫任意破坏天下的规矩!”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街道上面一阵马蹄响过,骑士高高举着旗号,大声的喊道:“蓟国公到了!蓟国公到了!”
得到了消息之后,所有人都闻风而动,街道两旁的住户纷纷出来,焚香洒水,等着顾振华。马士英也亲率着文武要员,等在了正阳门外。
新搭的彩棚之下,朱红的朝服成片,那些蓝袍的根本凑不到跟前,南明顶尖的大人物,几乎都来了。马士英也格外的容光焕发,这段时间让言官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顾振华这个盟友前来,给了马士英极大的信心。
本来老马还以为顾振华会悄悄回京,哪知道顾振华竟然出人意料,乘坐大船,大摇大摆的到了南京,生怕别人不知道。既然顾振华都这么张扬,老马只能尽力配合。
“蓟国公北上中原,练强兵,复故土,功勋卓著,劳苦功高。堪称天下文武的表率,本官以为应该大加奖励!”兵部尚书阮大铖说道:“听说有些人故意延误发放安**的军饷,实在是不成样子。”
“竟有此事吗?”马士英吃惊的问道。
“自然,元辅,朝中之人,对武将有些微词,可是如今乱世,理当重用武人,才能匡扶社稷!”
这两个人一唱一和,显然是在给东林党的那些人难堪。不过礼部尚书顾锡畴,刑部尚书解学龙等人却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口,就仿佛是老僧入定一般。
眼看着日到中天,官道之上,尘土飞扬,顾振华带着两营安**,终于到了正阳门外。马士英离着老远就主动迎了上来。
“老弟,你辛苦了!”
顾振华也急匆匆的跳下了战马,笑着说道:“元辅大人,不过是进京述职而已,哪里能劳动如此多的同僚,顾某心中有愧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