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零章 劫漕银事件  时空走私185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内部可以申饬或者处罚王三武不经请示的罪名。但对外却不能这么做,而是表示出一股力撑到底的姿态。

也就是说,李永吉把王三武劫持漕银的事情给自己扛了下来,算到了自己的头上,结果这事情就成了王三武奉命劫留漕银,并不是私自行动。这等于给王三武开脱出了擅自行动这个最大的罪名。

领兵到现在,李永吉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许多事儿不能太较真,就好比纪律吧,平时严格要求也就罢了,但如果作战的时候还是一味严格要求,那肯定是要坏事。

这次王三武虽然擅自行动,给自己造成了很大麻烦,但如果这个时候推卸责任,那反而会离心离德,相反,李永吉自己把这事儿扛起来的话,大家对他的信任会更高。

至于如何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这也好办,可以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情报机构与监督机构,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各个高级指挥官身边安插宪兵,增加宪兵的监督权,特别是让宪兵拥有监督通信处的权力,以更稳妥更扎实的掌握各支部队。

在李永吉的计划里,以后这支宪兵要赋予更多职能。宪兵以后要独立运作,既要严查军纪,也要监督指挥官的指挥,同时还要关心部队的运转情况。

宪兵制度要成为常态化,要把支部建在连上,连一级的部队都要有宪兵的存在,要努力把宪兵部队打造成类似锦衣卫以及后世的党*卫*军一样的特殊机构。

简单说,每一个连以上的指挥官,身边都要有一个隶属于宪兵的副指挥官,这个属于宪兵的副指挥官通常会任一个副职,比如连长身边要有个副连长是宪兵,营长身边要有个副营长是宪兵这样。

从某种角度看,李永吉打算搞的这个宪兵制度,已经脱离了原本宪兵的意思,已经成了一种党*卫*军制了,这对加强部队的控制跟凝聚力,还是相当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话,想必再出现这种不听指挥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正是因为有李永吉的力撑,所以王三武胆子也大了起来,不但就地加强了淮安的城防,又拉起了三万大刀民兵,还亲自坐镇淮安,把自己的指挥部也搬到了淮安城,甚至以协防的名义,派出一个团把海州给拿了下来,然后借助海州的海运补给线,与淮安互为犄角,跟徐州的僧格林沁针锋相对起来。

有人希望让局势缓和,就有人就希望把局面激化。李秀成就不说了,最近不断通过无线电劝说李永吉反清,倒也没说什么投靠天国之类的话,估计是知道说了也没用。

在李秀成看来,李永吉以及精武军一旦反清,那局面就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太平天国反而有机会,毕竟那时候大家要先对付清廷,跟精武军就不必再打了。

说实话,跟清廷打,李秀成是一点也不怕,但一想到精武军,特别是想到苏州之战的情况,他就总是脑袋发疼,总是有各种回避的借口,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实是怕了精武军。

没错,他是真的怕了,苏州之战对他影响太大,已经打掉了他的自信,要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对李永吉一退再退。

虽然李秀成自己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但借口再多,也改不了他在精武军面前不断退缩,不敢跟对方一战的事实。

另外,英国人与法国人也频繁出现在李永吉的周围,一来是希望李永吉释放常捷军与常胜军这两支白人雇佣军,二来则是极力劝说李永吉反清,并决定给予李永吉更大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与法国人此时已经看明白了,在清廷刚刚处决了巴夏礼等人之后,短期内已经再也难以谈和平,而英法联合舰队覆灭后,恐怕英法两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出兵干涉,那么资助反对派武装就是唯一的路了。

过去,他们把支持对象放在太平军身上,但现在看来,太平军相当不可靠,未来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恐怕只有着落在李永吉这个年轻的军阀身上了。

好在,李永吉看起来要比大多数人开通的多,他不反对跟洋人交流,也主张打开国门,甚至还很激进的想搞自由贸易,这都是洋人过去想要而得不到的好处。

当年英国人为啥要打鸦*片战争?难道英国人不知道鸦片的坏处么?实在是中国人太顽固不化,一直闭关锁国,而且只卖东西不买东西,导致白银都流入中国却不流出来,这是一种不正常的交易。没办法了,才选了鸦片这种东西赚银子,如果中国肯打开国门跟他们正常的做贸易,大家有来有往,又何必打生打死呢。

之前英国人与法国人之所以没立刻同意李永吉的条件,是因为精武军当时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以至于当时的他们还有些看不明白,以为太平军的力量要更强大一点,所以才想着支持太平军。

按照他们当时的想法,只要支持太平军,给太平军足够的洋枪洋炮,以太平军的人数跟战斗力,恐怕精武军也未必能抵挡的住,再怎么说,精武军的人数太少了。

什么?苏州之战是怎么回事?一两次胜败算不得什么,而且那时候精武军全部是洋枪洋炮啊,要是太平军也装备大量洋枪洋炮,那局面就不同了吧。

可如今眼看着太平军面对精武军的进攻不堪一击,而一向十分神秘的精武军也显露出了凶恶的爪牙跟强大的实力,同时美国人似乎早就跟李永吉勾搭起来,那么在这个时候,抛弃看起来很虚弱的太平军,找更开明,力量更强的李永吉合作,也就是顺理成章。

过去,李永吉一直不肯反清,是英法两国最诟病的地方,但现在这个事件发生后,让他们自认机会来了,只要李永吉趁机造反,那中国就事实上陷入四分五裂,诸侯混战的情况,那时候,一个分裂的中国,才更加符合列强们的期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