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最后机会  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月九日,美国国会对威尔逊总统提交的参战法案进行辩论。

有趣的是,引发这场辩论的,并非那些关键因素,而是一件小事,即由英国提供的一份情报。

按照这份情报,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在积极笼络墨西哥,并且向墨西哥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把美国夺取的新墨西哥州、南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归还给墨西哥,并且承认墨西哥在北美地区的霸权。

英国提交的证据是一份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部发给驻墨大使的电报。

有趣的是,这份情报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毫无关系,包括那份所谓的破泽电报,都是由英国伪造的。

正是这份伪造的电报,最终成为了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九月十一日,在经过了两天的激烈辩论之后,美国国会开始投票表决,最终众议院与参议院均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由威尔逊总统提交的参战法案,同时通过了战争动员令,授予总统战时大权。

一九一六年九月十二日,威尔逊在每宫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美国参战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意大利。

当天,冯承乾就急匆匆的返回柏林,参加御前会议。

虽然在宣传上,美国被描述得无足轻重,一些帝国报纸甚至把美军士兵形容成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上了战场就会尿裤裆,但是在帝国高层,没有任何人敢于轻视美国。

暂且不说美军能不能打,仅仅是美国的国力,就足够吓人了。

大战爆发前,美国就超过了帝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而且拥有相当于两个西欧地区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超过英法之和,自然资源更是非常丰富,此外还拥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为美国打下了成为世界大国、甚至是世界霸主的基础。

可以说,只要美国的工业实力得到合理利用,协约国就能取胜。

更重要的是,欧洲经历了两年多的苦战,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来自英法的巨额军火订单,帮助美国实现了工业转型,使美国重工业的产能提高了一倍以上,各大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参战的必要准备。

美国要做的,只是武装一支足够强夹的军队。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在参战后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即便在威尔逊宣布参战之后,美国民众都没有反应过来,甚至有很多美国民众反对美国参战。比如,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都反对参战。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思想准备严重不足。

这一点,在美军中也得到了体现。

美国参战的时候,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万,而且装备水准远不如欧洲军队,甚至连奥斯曼帝国都比不上。

海军方面还稍微好一点,只是把八艘战列舰卖给英国后,美国海军的总实力已经跌到第三位。

不可否认,能够立即发挥作用的就是美国海军了。

当然,英国最需要的也是美国海军。

九月十五日,美国海军就成立了“欧洲分舰队”

只是,此时能够左右战局的,并不是美国海军。

九月十八日,鲁登道夫发起了代号“巴黎行动”的进攻战役,在凡尔登与索姆河地区投入了二百四十个师。

事实上,这次进攻行动原本安排在十月初,等于提前了半个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德军的最大问题。

要知道,在一场投入二百四十个师、动用三百多万兵力的大规模会战中,前期的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会战的结果。提前半个月发动进攻,等于很多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物资转运与储备工作都没有到位。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即德军的进攻后期乏力。

打到十月初,德军已经在凡尔登地区向前推进了五十公里,在索姆河方向上也围歼了近五十万法军。

问题是,德军进攻乏力的问题已经显现了出来。

十月四日,借回柏林向德皇说明海军作战计划的机会,冯承乾找到了同样回柏林述职的鲁登道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