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海鹰”的飞行员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进行俯冲轰炸。
当时,有六架“海鹰”的投弹高度超过了一千米,而“海鹰”从俯冲状态改出,所需的高度不会超过五百米。在试飞的时候,试飞员甚至创造过在三百米高度上改出俯冲的极限纪录。
显然,这个投弹高度太高了。
炸弹下落一千米,需要大约半分钟,而航母能在此期间内航行四百米以上,转向角度在十五度左右。也就是说,航母的活动范围相当于其自身水平投影面积的八倍,单枚炸弹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六枚炸弹中集中航母一枚炸弹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五,根本算不上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说,只要航母的舰长合理指挥,完全能够避开这六枚炸弹。
当时,“大黄蜂”号也确实避开了这六枚炸弹。
所幸的是,有四架“海鹰”没有过早投弹,而是俯冲到了七百米左右,才投下炸弹、改出俯冲。
这四架“海鹰”创造了奇迹。
虽然在投下炸弹后,有一架“海鹰”被高射炮击落,还有一架在改出俯冲的时候撞到了“大黄蜂”号的舰尾上,但是四枚炸弹都顺利投下,而且当时“大黄蜂”号正在规避之前六架“海鹰”投下的炸弹。
当时,至少有两枚炸弹直接命中了“大黄蜂”号。
只是,其中一枚炸弹的着速太低,而且正好砸在了“大黄蜂”号的后部升降机上,没有能够击穿,在弹起后爆炸。只有一枚炸弹击穿了“大黄蜂”号的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在舰体内爆炸。
当然,对付“大黄蜂”号,一枚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就足够了。
只是,“大黄蜂”号的灾难并没结束。
“海鹰”发起攻击的时候,第一批十架“塘鹅”也逼近了“大黄蜂”号,并且利用美军战舰击中火力拦截“海鹰”的机会,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攻击位置上,并且在距离“大黄蜂”号不到八百米的地方依次投下了航空鱼雷。
紧接着,第二批“塘鹅”也发起了攻击。
虽然此时美军已经反应过来,开始集中火力拦截鱼雷攻击机,但是总共有三批鱼雷攻击机在冲击“大黄蜂”号。
结果就是,第三批鱼雷攻击机绕到了“大黄蜂”号的左侧,避开了大部分防空炮火,非常顺利的发起了攻击。
当然,这也得归功于那些“海鹰”。
在完成了攻击之后,剩下的八架“海鹰”没有撤离,而是再次飞了回来,开始用航炮扫射美军战舰上的高射炮位,迫使美军战舰向它们开火,而不是去对付鱼雷攻击机,为鱼雷攻击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遭到三批鱼雷攻击机夹击,“大黄蜂”号插翅难飞。
最终,“大黄蜂”号被七条鱼雷击中。
显然,击沉“大黄蜂”号的就是这七条鱼雷。如果仅仅只挨了一枚炸弹,“大黄蜂”号还不至于沉没,最多只是遭到重创。可是被七条鱼雷集中,别说是一艘满载排水量只有两万多吨的舰队航母,哪怕是大得多的战列舰,也肯定是凶多吉少。再说了,“约克城”级航母的水下防护并不突出。
只是,“大黄蜂”号没有立即沉没。
主要就是,其两舷都遭到了鱼雷攻击,导致舰体两侧的进水量相差不大,并没有因为一侧严重进水而翻覆。直到当天晚上,在完成了搜救任务之后,斯普鲁恩斯才不得不下令让驱逐舰击沉了“大黄蜂”号。当时,斯普鲁恩斯根本不可能让其他战舰拖带“大黄蜂”号离开战场,因为这里远离美国的海军基地,返航的路途上还潜伏着大量中国海军的潜艇,而且中国舰队也没有走远。如果到了天亮,其他战舰还没有离开,就很有可能遭到中国舰队的再次打击。
显然,没有理由为了即将沉没的“大黄蜂”号让其他战舰冒险。
当然,“大黄蜂”号的牺牲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在攻击了“大黄蜂”号之后,中国战机已经没有能力攻击“约克城”号了。
更重要的是,夜幕已经落下,第一战斗舰队不可能再次发起攻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