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程师  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技术装备都与顾祝同有关。

仍然拿“长江”号来说,这不但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级航母,也是第一艘大量采用了在大战期间、以及大战之后出现的新技术的航母。比如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光学助降设备、雷达导航系统、导弹防空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技术能够在“长江”号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顾祝同的功劳。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像“长江”号这么大的航母,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喷气式舰载机的经验,加上工程进度进展得十分迅速,所以要保守一些,避免采用过多的新技术,以确保“长江”号的建造工程能顺利完成,而且能够及时交付给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即便需要在航母上采用新式技术装备,也可以等到建造完成之后,通过改装来实现。

只是,顾祝同否决了一切妨碍技术进步的建议与意见。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长江”号不但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建造工作,还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战舰。

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核动力,“长江”号用上了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

也正是如此,“长江”号在兼程二十年之后,才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改进,并且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四十七年。

要知道,“长江”号的涉及服役寿命只有三十年。

也就是说,其实际服役寿命比设计服役寿命多出了百分之六十。

“长江”号的服役时间记录保持了十多年,要到二十一世纪初,才会被另外一艘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打破。

在载人登月工程上,顾祝同更加重视技术。

说白了,载人登月工程本来就是一项技术工程,工业贡献相对较小,主要考验的就是国家的科技实力。

为此,顾祝同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来审定载人登月工程所涉及的各种先进技术,特别是那些以前没有应用过的技术,以确保这些先进技术不会对整个工程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项目外的委员会。

也就是说,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全部与载人登月项目无关,都没有参与到项目中去,因此与项目本身并无利害关系。

此外,顾祝同还要求委员会的技术专家直接向他负责。

说白了,技术专家在审定载人登月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时候,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给出不含水分的评审结果。

当然,顾祝同也为这些技术专家制订了惩奖制度。

技术专家在受雇之后,都能领到不菲的咨询费,而且每次技术评审都有额外奖励,但是这些都直接与评审结果挂钩,并且每次评审都由两组专家分别以闭门方式进行,只有两份评审报告一致才能得到采纳。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或者是因评审失误导致项目受损,那么参与评审的专家都要受到惩罚。虽然在顾祝同制订的奖惩制度中,对参与评审的技术专家的惩罚并不严厉,毕竟他们是项目外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专家敢掉以轻心,因为顾祝同只需要说句话、打个电话或者是写封信,就能毁掉任何一名技术专家的前程,让他成为过街老鼠。

要知道,有资格进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都是知名科学家与工程师。

这些人,绝对不缺钱,以他们的才干,可以在国内任何一家大企业、或者是任何一所科研机构里获得高薪职位。

他们在乎的是名声,以及自己毕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显然,顾祝同能够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也能够毁掉他们毕生奋斗的事业。

这两套制度,贯穿了载人登月工程,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载人登月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从这个角度看,顾祝同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工程管理者。

在参与载人登月工程的数十万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与航天人员中,顾祝同恐怕是对载人登月工程最不了解的一个,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程师、更不是航天员、也没有能力从事技术劳动,但是他却是整个工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员,而且是整个工程中的核心成员。

说白了,顾祝同就是载人登月工程的大脑,其他人只是受大脑控制的肢体。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不管给予多高的评价,对顾祝同来说都受之无愧。没有他,就不会有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也不会有接下来的接二连三的奇迹,甚至不会有人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的足迹。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顾祝同用他的方式书写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只是,在一九七零年,相信顾祝同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是参与到载人登月工程中的人员,也没有几个人相信,能够在五年之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且带着月球岩石标本返回地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