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5章 王守仁禀奏!  大明嫡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厚照表面上心情装得不错,他笑着搓手,“尤址,天很冷,除了介夫,其他三位先生年纪都大的,搬火盆过来。”

要说大明,这个时候应该有至少两百万军队。

至于这第三点,也是一个总的,就是由乱到治,突出一个稳字。

这的确不是假话,封建王朝不管宣称有多少兵马,实际有战斗力终归是少数。

再说了,蓟州如此,之后大同、宣府也如此,各个都有这等实力,难免有不稳之忧。

他着急,除了是因为圣旨,还因为另一件事。

说到这里朱厚照忽然明白过来了。

“今年没有科举,主要的就是三月份的大朝会。安稳了两年,今年事情明显多了,杨阁老怕是又得辛苦了。”

当时新任的良乡知县陆恭肚子疼痛难忍,实在是撑不住,于是要去解手。

这是老政治家,在考虑事情方面比朱厚照这种没实操的可能还更加全面,所以看完以后皇帝如往常一样满意,“如此可称妥当,用印,颁给杨尚义吧。”

朱厚照不会一味坚持己见,也是要看情况,关键他以后的主要依靠不是蓟州兵马,所以给一个便于他们操作的政策也没什么问题。

第一代沈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受封沈王,就藩沈阳,永乐六年,朱棣将其迁藩至山西潞州。

正德三年的时候,有一次皇帝召见顺天府主要主政官员,毕竟正德二年分田了,一年过去,朱厚照想看看情况如何,所以下令顾人仪拎着这些人一齐入宫。

但他对杨尚义有些不满意。

第一,军屯要清理到位,这毋庸置疑。

“嗯。”

为什么锦衣卫打听的消息没有打听到点子上,听到有风声,却不知风从何处来。

“陛下。”杨一清上禀,“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即便练兵,也是老的不管,重新编练。

“陛下……是想让蓟州如宁夏那样。”王鏊首先说,“不过宁夏原本只七卫,除去伤亡之后,精简为四卫,并不多难。但蓟州却不一样,需要裁减的士卒要多得多。”

内阁回去以后,杨一清亲自执笔拟旨,拟完了以后他送呈朱厚照阅。

“微臣遵旨。”

皇帝一方面严苛,一方面又宽厚,这就是老话讲的恩威并施。

<div class='gad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