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二十七、新长史他迟到早退  不是吧君子也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难道是他错话了。

“是当初陶渊明辞官之后怡然自得的心态。”

“难怪。还是你大胆。”

元怀民满口答应,往嘴里灌酒,笑:

“欧阳长史这般敬业,难怪你是长史,我是司马,活该你官大。”

正堂内某个座位空荡荡的。

“所谓利国利民,是有先后顺序的,先利国,再利民,若是没有了国,利民又有何用,不还是得饱受战乱纷争?

“革职,调走,丢去前线。”

龙袍老妇人摆了摆手,似是很有经验:

灵真打量龙袍老妇人脸色,发现好像并没有龙颜不快,眼底顿生羡然。

“特别是后者,收益绝对是浔阳石窟的数倍不止,只需秦家按照林兄提供的方案来,其实也不需要多投入什么……嗯,现在先在林兄的建议和协助下,收购一些星子坊的低价地皮……”

“……”

只见,正堂门口,新传旨太监展开圣旨,当着寂静众饶面,尖声宣诏……

女帝卫昭轻笑:

“是的,此子当众伪诏。”

这位洛阳传旨太监匆匆来,匆匆去。

“你还不愁呢,你不愁,这两日会过来找我喝酒?”

窗外,浔阳渡口的那场意外风波似是暂时结束。

死不奉诏的他,终于等来了洛阳的新圣旨。

星子坊造像继续,其它变动不改。

女帝卫昭转眸问道:

卫安惠突然手指着外面街道:

“因为这个。”

抬了抬龙椅扶手上戴翡翠玉戒的食指。

几日后。

“不遵圣人诏令,一脚踢开就行,这类人物不影响圣人布置,不过,可以让她继续待在浔阳,因为眼睁睁看着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东林大佛顺利建成,屹立百年,这才是对硬骨头最大的惩罚。”

女帝卫昭突然叹气:

“容真,她是浔阳石窟的监察使,不是星子坊造像的监察使,请陛下另请他人。”

卫少奇先是心中一喜,旋即追上去,问道:

“一个个都是一百个心眼啊,呵。”

傍晚时分。

灵真犹豫道:“容真也上书了。”

欧阳戎摆摆手。

卫少奇额头青筋跳了跳:“你还提他!”

卫少奇与卫安惠一起下楼,登上马车,返回修水坊的府邸。

嘴角有痣的彩裳女史手拿一叠奏折,一板一眼道。

“她怎么。”

“大致意思就是,此前投资浔阳石窟能给秦家带来的回报,现在星子坊造像也能给,不管是大佛建成后、江州递呈的颂德贺章上排在前列的添名,还是实打实的银两收益。

怎么好端赌,态度这么冷了?

老妇人眼皮不抬的问道:

元怀民尴尬笑道:“哈哈哈,还是良翰兄聪明。”

灵真沉默了会儿,垂目:

“他对秦家在浔阳石窟上的损失也十分在意,昨日和我提了一个的方案……

江州长史欧阳良翰引言获罪,贬为江州司马。

“那你是什么心态。”

洛阳,上阳宫,某座宫殿。

谢令姜、离大郎等人,倒是都松了口气。

“这次东林大佛迁至星子坊、为陛下分忧的绝妙方案,就是林兄首倡,深受我父王与王叔赞扬。

翌日,大清早。

“怀民兄别瞎,我不愁。”

“上策、下策不用念了,直接国老的中策吧。”

“来来来喝酒。”

后者一副正经表情,心中却给某个出主意的未来妹夫点了个赞。

卫少奇眼睛一转,立马语气笃定的:

以前成笑话元怀民会不会江州司马青衫湿,现在好了,自己也成江州司马了。

卫少奇转头,去往隔壁另一间包厢,找到了正在等待的卫安惠。

“洛阳使者来了!”

“魏王,这是御前会议陛下与诸多相公作出的决定,欧阳良翰违背,按律当诛。更别,当众拒旨,性质十分恶劣,损害陛下与朝廷威严,建议诛九族,以敬效优。”

“也不给朕省心。”

元怀民一本正经:“那也只拍欧阳长史一饶。其他人我其实打心眼里看不起。”

卫安惠似是有些走神,摇了摇头:

“这欧阳良翰确实擅长做些利民之事,但是也不代表陛下和政事堂相公们是错的,陛下与政事堂相公们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总领全局,高屋建瓴……星子坊造像也是如此,是站在大周朝利益角度着想,这不就是有利大周社稷的事情吗。”

“伪诏。”

秦缨却头不回丢下一句:

“一个人独处惯了,以后秋猎,卫公子别来了。”

老宦官迅速前往浔阳渡登船。

“没错,这次约秦娘子前来,也是想要商议这件事情,我听此前欧阳良翰曾邀请你们秦家捐了一笔银子在浔阳石窟上,算是为陛下分忧。

众人一愣,转头看向正堂内的某个座位。

卫安惠安静了会儿,突然:

欧阳戎认真点头问:“你是觉得我找你喝酒,明你迟到不来,就有理由了是不是?最好我和你一起迟到。”

“秦娘子,这位欧阳长史名气大,在洛阳那边的仕女圈子里也是热门红人,导致你难免对他有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可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位龙袍老妇人居高而坐,似是闭目养神。

卫安惠回过神,声问:“三哥,他为什么敢当众违背圣旨,这不是杀头的事情吗。”

“皇帝诏曰,迁原江州司马元怀民为江州长史,代领长史职务,协助江南督造右使林诚星子坊造像,钦此。”

卫安惠点头:

“我记得他,这位欧阳长史,上次和离公子在一起,后来一起办粥棚那次,离公子和我,欧阳长史是他好友,也是他平生最佩服的人之一。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离公子身边的人确实不俗。”

“可眼下,眼看着浔阳石窟就要遗憾停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继续修,我、王刺史、还有江南督造右使林诚,对此都有些歉意担心。

燕六郎等一众官吏疑惑,还没等他们反应,传旨太监再度冷脸宣旨:

“国老呢?长乐呢?”

“好好好……”

新长史……

他迟到早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