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5章 男儿当如是!【7k,月末求月票】  不是吧君子也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5章 男儿当如是!【7k,月末求月票!】

刺史府,议事厅。

坐在靠前排的刁县令,今日有些容光焕发。

从邻近浔阳城,他遇到同样赴会的同僚起。

和他们一齐来到刺史府的这一路上,同僚们时不时投来的艳羡目光,令他有些暗爽。

作为现在龙城县的县令,现任江州刺史、修文馆学士欧阳大人此前发家任职之地的后续者。

他与欧阳良翰的关系,不用猜都知道。

官场规矩,龙城县算是欧阳良翰的发家基本盘,接手的必然也是他信任并亲近之人。

所以刁县令身上天然就被打上了欧阳良翰和其背后浔阳王府的标签。

虽然刁县令自己心里清楚,老上司欧阳良翰并没有那种拉帮结派的江湖气,只是把他当作曾经的熟人同僚在用,甚至有时候还拍拍他的干柴肩膀,调笑一声“刁大人”,还问“四季常服现在几套了”?逗的刁县令有些无奈尴尬。

欧阳良翰并没有把他从县城调入州内去升官提携,没有直接提供什么人事上的便利,一切顺其自然,还是得看他自己能不能做出什么政绩,全凭能力上,而不是马屁。

只是说,若是他做出了成绩,上面有人的情况下,肯定不会被无视埋没就是了。

但光是这一点,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当初欧阳戎做出折翼渠的成绩后,在官员每隔半年一次的考课评定时,差点要被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冷然给压住,埋没了政绩,若不是有当时的龙城苏家、现在的浔阳王一家动用洛阳人脉的倾力举荐,外加恩师谢旬的极力推荐与四处奔走,将折翼渠的政绩折子递上了政事堂首宰狄夫子的书桌上,估计欧阳戎现在还在龙城县干些缉拿小贼、维护民安的鸡毛蒜皮小事呢,空耗才能。

时也,命也,这就是上面有无贵人的区别。

刁县令感慨万分。

虽然贵人可能并不太在意发掘出你这件事情,也不是图你涌泉相报,仅是单纯的论功行赏,挖掘人才,欣赏而已……

但派系之分,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是官场上每个人自己能够主观的自由决定的。

而是别人怎么看你,敌人怎么看你。

他们觉得你是的时候,你最好是,或者说不得不是。

因为你承担不起哪怕被他人检验一次的成本。

甚至敌人都懒得检验。

因为棒子都已经敲下去了,哪怕验出了你的中立阵营,但你笑脸以迎却悄悄怀恨在心怎么办?还不如刚刚直接一棒子把你敲死,来得省事。

任何一套体系中,游戏规则都是越简单越好,能减少资源的耗损,越复杂则越难运转。

官场更是如此,身上被打上的标签是很难撕下来的。

例如眼下在浔阳王府护卫安保的李从善,不也是如此,虽无过错,甚至尽职尽责,但出身丘神机掌权过的白虎卫,王妃韦眉就是打心底里的觉得膈应与怀疑,想方设法的想把自己人的族侄韦密换过来,这才睡得安心。

对此,离闲、离裹儿、离大郎都是默认态度,没有阻拦过韦眉。

因为这护卫王府的三百甲士十分重要,浔阳王府承担不起哪怕一次检验它的风险。

在某些特殊的关键时刻,它的一次倒戈,就能陷王府于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身家性命,得操持在自己人手里,这才令人安心。

能不冒险就不冒险。

无关他李从善的好坏善恶,或是否尽职尽责。

话说回来。

有亮闪闪标签的刁县令,这次进入浔阳城,算是出尽风头。

王冷然、林诚一行人被淘汰后,欧阳戎与浔阳王府已经掌控了江州的所有大权,境内的州县官员们自然一边倒的站队,但趋炎附势的他们,肯定是比不上当初雪中送炭的龙城旧人们的。

得了众人艳羡的“龙城旧人”标签待遇,刁县令爽快之余,心底有些嘘唏。

都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好家伙,他一坐就是三十年,总算是在即将退休前遇到了大贵人,仕途焕发第二春。

什么,继续退休,告老还乡?告个锤子,他才不老,还能为大周和女皇陛下继续发光发热十年!

刺史府,议事厅。

在江州官场有分量的州官、县官齐聚。

上午,巳正二刻已过。

与会者们面前茶杯里的茶水已经凉透了一轮,大厅气氛有些寂静,落针可闻,门外依旧不见某位刺史大人的身影出现。

代为主持会场的吏曹参军陈幽,小步出门。

少顷,一群书吏们在陈幽的带领下进门,为场上一众官员重新换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新茶。

原本安静的大厅,一时间多出了不少瓷杯磕碰的脆响声。

一双双眼睛若有若无的飘向了大厅前方的几道身影。

那位年轻刺史上任有一年了,众人已经熟悉他作风,绝不是喜欢迟到之人,时间观念很强,以往每次都是早到,自律的令人汗颜。

可这次竟然迟迟没来。

大厅内已经有人悄悄思索是否是发生了什么突发大事,甚至还有个别人心中不由的惶惶不安起来。

刁县令坐在前排,腰杆挺直,喝茶的动作风轻云淡。

其实是以前在龙城县跟着欧阳戎学的,他犹记得当时明府大人稳坐泰山的处事风姿。

刁县令目视前方,坐姿端坐,没有回头去张望门外。

本来大厅内就有很多人悄悄侧目,关注刁县令这位红人,眼见他这副目不斜视、静静等待的姿态后,他们不禁心思安定了些。

除了刁县令外,前排还有仨人同样不动如山。

分别是一位中年女官,一位冷峻的披甲汉子,和一位面善温和、散发贵气的胡渣青年。

前者是容真的心腹女官,姓李。

其次便是督运官秦毅,浔阳王世子、江州别驾离扶苏。

代替监察院、前线中军大营、浔阳王府前来。

三人亦是不催不促,安静喝茶。

连去看时辰天色的小动作都没有。

像是没事人一样,耐心等着。

一点也没有不满发难、责怪年轻刺史迟到的意思。

甚至世子离扶苏还不时的转头,十分关心的摸一摸身后丫鬟手捧着的食盒。

食盒里面装有浔阳王离闲特意赐给欧阳刺史的补养参汤,好像还是王妃韦眉亲手熬制的。

挑在这么一个开会的时间点,当众送过来,既表现了日常亲昵,又明晃晃的宣告着什么。

场下的一众官吏湫然。

而此刻,有这几人做带头模范,连他们都不急,都在耐心极好的等着,场上众人自然没有比他们排场与咖位更大的,也纷纷老实下来,默默喝茶。

大厅内偶尔会有年轻些的官吏抬起头,忍不住环视一圈寂静等待的全场。

这是个人威严与权力地位的体现。

他们心中生出些嘘唏感叹,还有藏不住的艳羡。

那位年轻刺史,人虽不在,余威却依旧能够控场。

男儿,当如是也。

就在全场众人心思发散之际,一道有着自己节奏的沉稳脚步在外面长廊上响起,离大厅越来越近。

它像是打鸡血般,顿时激活了沉闷的大厅。

……

裴十三娘今日来刺史府,依旧披着那条偏爱的紫金帔帛。

但身上的衣裙打扮,却质朴了许多。

原本像这样的重要场合,她都会穿上家中最昂贵的绫罗绸缎,戴上最上等的顶奢饰品,尽显光彩。

但今日却没有。

这些她统统没有穿戴,只穿了一件色彩单调的妇人长裙,素白颜色,材质也不昂贵,一身素朴的打扮,首饰也是从简,头上仅带有一根年初在浔阳城流行了一段时日的鸳鸯翡翠簪子。

这鸳鸯翡翠簪子,裴十三娘自己之前都借用珠宝商号,卖出去上百根了。

眼下她头上戴着的这一根却是特殊。

因为是公子上次元宵随手抛给她的,一直留着。

除此之外,裴十三娘脸上戴了大半个月的黑色薄纱,也已经取了下来。

多亏了公子后面默默送的药膏,她俩边脸颊上的红印已经大致消散了,只剩些许红润,外人看不出端倪来。

裴十三娘不禁摸了摸脸颊,有一些出神。

这次刺史府的开会,裴十三娘不算参加。

她今日早早过来,进门之后,也是径直去了议事大厅旁边的一座偏堂,在里面坐下喝茶,安静等待。

裴十三娘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刺史府。

用她之前的话说,此前被猪油蒙了心,还是迷失羔羊之际,她被王冷然、林诚利用着合作时,也来过几次刺史府。

甚至有一次在刺史府门口,裴十三娘还和已“壮烈牺牲”的沈炳强一起,与公子的马车碰头过……

俱往矣。

但这一次过来,和她此前过来的感受真是大不一样。

或者说是天翻地覆。

从在刺史府门口下马车,到她来到议事厅旁的这座偏堂。

一路上碰到的江州各级官员,对她都是热情和善的态度,甚至有些低品官员的笑脸里,还夹带着一丝敬色。

对其也是一口一个裴会长,而不是以前的偏向弱势夫人的“裴夫人”称呼。

裴十三娘心底有些百味杂陈,腰杆渐渐直了些。

其实发生这种地位差的原因很简单。

她是欧阳戎的人。

江州官场的聪明人都知道,她是在给年轻刺史办事。

按道理,像裴十三娘这种商妇人若是和年轻官员走的很近,桃色八卦肯定是不少的,指不定第二天就从市井某个茶馆里炮制出来了,传遍全州。

但是这一次没有。

她和欧阳戎没有。

因为他是欧阳良翰。

是名满天下的正人君子,是拒不奉旨的本朝直臣,是最年轻的修文馆学士。

谁都知道是他在改造她,而不是什么被桃色贿赂。

欧阳戎的人设风评,丝毫不给这种桃色八卦一丝一毫的生存土壤。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偏堂内,裴十三娘两手捧着茶杯,表情有些出神,想到这里,她腾出一手,抚摸了下巴掌印散去的右脸颊,揉捏了一把。

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紫金帔帛美妇人,不知为何,轻轻叹了口气。

偏堂大门敞开,落在门口地板上的上午阳光,缓缓偏移着。

喝茶等了许久,裴十三娘反应过来,好像不见同僚王操之的身影。

按道理,王操之也要从浔阳石窟过来,和她一起在这处偏堂等待公子开会结束。

奇怪,人去哪了?

而且也迟迟没有听到旁边议事厅里开会的动静,好像还没开始。

裴十三娘犹豫着要不要出去看看。

就在这时,她听到外面长廊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其中有一个熟悉的脚步,节奏很快,从中都可以听出这脚步的主人性子雷厉风行。裴十三娘听到后,立马起身,迎了出去。

刚走到门口,长廊上的队伍已经经过了偏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