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1章 没有人可以帮忙的领域  大国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开始接待他的助理走了进来,王建章快速站了起来,准备打个招呼,然而紧随其后走进来的人影却让他愣住了。

一边说,王建章一边快速从随身携带的包中取出一份用文件袋装着的资料,递了过去。

徐川摆了摆手,道:“你将资料发过来就行,我这边回头会和川海研究所那边沟通一下的,再安排两个人去你们的工厂那边配合一起研究一下,先将问题解决。”

但放到仿星器的外场线圈上时,原本的类二维平面线圈结构,变成了扭曲的三维线圈,表面还连通有各种凸出和凹陷的不平层。

但这两种方式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虽然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增加生产线来解决,但当次品率过大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就有点太大了。

而为改进型超导体提供理论基础的论文,别说是没多少人研究的前沿领域了,论文他都没有发出去呢。

听到这句话,王建章这才悄咪咪的松了口气,别看眼前这位的年龄只比他儿子大上那么一两岁,但站在他面前,压力可是真的大。

脑海中的思绪瞬间转过万千,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了,深吸了口气,开口解释道:“是这样的,徐院士。”

在类二维平面的结构上,无论是星海研究院还是西部超导集团那边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超导体的表面进行拓扑改进。

如果将外场线圈的体积再进行缩小的话,恐怕合格的良品数量会更进一步的降低。

但连续两天下来,关于如何改进材料亦或者生产手段,他依旧没有什么进展。

仿星器外场线圈的生产遇到了问题,哪怕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并不归于徐川,但他依旧得想办法进行解决。

徐川长舒了口气,点了点头,问道:“下午几点?”

翻阅完一篇材料领域的论文外,徐川靠在办公室的椅背上,盯着天板摇了摇头,长舒了口气。

第一点是三维扭曲线圈的结构过于复杂、制造难度大、在加工处理时设备的精密度不够,导致零部件制备出来后会出现弧度偏差、精度指标不够等问题。

那这次的事情,可能真的严重了。

翻阅了手中的文件,徐川思索了起来,仿星器的生产难题在于极其复杂的三维结构以及对精密度要求极高的三维扭曲线圈,而西部超导集团生产的正是后者。

这种情况下,想要从那些公开的论文中,找到可供参考的思路,只能说希望渺茫。

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对仿星器外场线圈的生产,难度更是提升了一个量级都不止。

“教授,您今天下午还有一堂数学物理的大课,这是您的课表和时间。”

这位,竟然亲自过来了?

“关于星海研究院在咱们西部超导集团采购的那批仿星器外场线圈和磁铁绕组,在生产方面因为材料和技术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生产线的良次品差距很大,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成品经过初步检测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

无他,改进型超导体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是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重点核心。

除非西部超导集团重新找到一种工业化生产改进型超导体的办法,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以目前的手段,再怎么优化生产线,这个问题依旧会存在。

当然,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肯定是有效的,但从文件上的数据来看,徐川可以肯定的是,在后续的小型化零件上,这个缺陷会更加的放大。

“没问题,资料什么的我这边回去后就准备,只是”顿了顿,王建章谨慎的看了一眼徐川,接着道:“这会不会太麻烦徐院士您了,毕竟您的时间那么宝贵。”

从西部超导集团那边拿到相关的生产资料和数据后,徐川就思索起来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大门被人推开了。

脑海中,王建章思索着后续的影响,如果是因为他们的原因,导致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延期的话,西部超导集团都很难扛下来这层影响。

“王总,听说外场线圈的生产出现了点问题?和我说一下什么情况吧。”看着站在那里的王建章,徐川打了个招呼后开口问道。

“虽然我们已经在着手建立第二条先进生产线了,但这同样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我们只能先和您与研究院做了一个汇报,看看能不能再一起想想办法,还望徐院士海涵。”

徐川想了下,开口道:“这样吧,你将详细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数据发我一份,我这边先看看。”

“相关的资料数据我已经带过来了,您看看。”

“也不知道这次该怎么办。”

“不用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说着,徐川从办公椅上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后开口道:“我出去走走,如果有事打我电话就行。”

这两天徐川在办公室研究问题时的表现,她全程都看在眼里,可能是遇到什么难题?反正这两天他的心情不是很好,也不太想搭理人。

只不过她也没办法。

毕竟这位教授研究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她帮上忙的,别说帮忙了,她大概会连问题都看不懂。

对于她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能在心里祈祷一下,希望教授能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