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需要内阁关注、协调的,自然就要安排好差事,定好由谁负责,奏疏也一并交给他发下去。
魏广德知道,明朝太子的作息时间其实早就定好,不是可以轻易改动的。
太子一旦出阁读书,那作息就和我等一样。
按照明代《礼部志稿》记载太子出阁讲学的日程:每日早朝后卯时,皇太子去文华殿,读《四书》《五经》及史书等,有侍读官伴读;
十岁出阁读书,这不就可以直接上四书五经和史记了吗?
他当初还在裕王府时,因为儿子魏大成和朱翊钧出生时间接近,所以魏广德就时常被裕王招到身边,讨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魏阁老此言差矣,太子系国家大本,岂可不及时就学以隆教养之功?”
魏广德笑道,“至于高尚书说太子不该和太监为伍,而是应该跟着儒贤读书,我却是不以为然的。
四个人坐一块,一会儿谈谈政事,一会儿又扯到当年裕袛旧事,聊起来倒也热闹。
不过魏广德知道,或许当初在裕袛闲话是进了隆庆皇帝的心了。
而且,就算现在陛下批红,礼部也只是开始筹备,挑选侍读陪侍,真正讲学还要等钦天监定下黄道吉日,陛下下旨。
不过他走出内阁的时候,门外却遇到张居正,他身旁还有陈以勤和殷士谵。
不过看到高仪这么激动,他也是急忙过去给他端茶递水,要是高仪真倒在他值房了,多晦气。
不过管这么多干嘛,反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巳时,由侍讲官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再由侍书官教太子写书法。
就算是高仪,作为礼部尚书,如果在太子出阁读书的仪注上不照抄原本的规定,礼部的侍郎,都察院的御史,还有翰林院的官儿们,都可以借此上奏弹劾。
“好。”
而且这个时间段读书,对沉浸官场多年的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所以也不觉得会对太子不好。
“魏阁老,你去和首辅、次辅大人说说,应该召集内阁和六部堂官商议此事啊,太子教育乃国之根本,绝不能拖延。”
李春芳一开口,没说几句话,就被高仪打断道:“首辅大人,太子殿下怎么能跟着阉人读书,殿下进学也是应该跟随儒贤才对,此事万万不可啊。”
新年的时候,内阁几人就一起找地方喝过一场。
其实张居正说好久没一起喝酒,只不过是托词。
以魏广德对李、陈二人的理解,即便现在请他们过来,也只会好言劝慰,毕竟是皇帝的决定。
只不过魏广德深知,这个时代小孩学的是什么,虽然一开始也上简单的书籍,更多的还是由内臣陪伴读书写字的启蒙教育,并教授太子宫廷日常礼仪。
太子毕竟还年幼,作为一个父亲,我倒是理解他爱子心切。”
有些事儿,是直接返回各个衙门办理的,自然就直接送过去好了。
“不行,此事绝不能有的陛下的性子来,太子怎么能十岁才开始读书,我要找李阁老,陈阁老,召集六部堂官联名上奏,咳咳.”
好书歹说,总算暂时安抚好高仪,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和李春芳、陈以勤说好,明日召集六部九卿举行一次阁议,商量此事。
“善贷,一起到我那里喝两杯,很久没一起喝酒了。”
太子回宫午膳后,或休息,或学习骑射。
而兵部尚书霍翼也已经站过来,给他轻轻捶背,而另外的侍郎等官员也都面露关切,只是心中想的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多时,二人联袂到来后,魏广德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两人当然不会反对,实际上在座几人,除魏广德外都算是书香门第出身,也是在六七岁开始摸起书本,所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身后的陈以勤先是看了眼魏广德,看他没有说话的意思,知道要置身事外,所以他不得不上前一步也开始劝慰起来。
面对他们时,魏广德自然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到了张居正府上,坐在厅里休息,只有下人准备酒宴。
等入席几杯酒下肚后,张居正才对魏广德说道。
同时,魏广德也和谭纶商量好巡视京营的时间,就在会议结束,大家准备返回各自衙门之时,宫里消息传出,隆庆皇帝在高仪的奏疏上批示,“待十龄未说”。
可见,明朝的太子是真的早出晚归。
高仪在魏广德值房还未走,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呆愣当场。
毕竟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算算时间也不过才两个月而已。
叫来书吏,安排他们去请李春芳和陈以勤过来。
魏广德不知道当初和隆庆皇帝的对话,现在的皇帝是否还记得。
魏广德心里高兴,可脸上却不曾浮现出来,而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
不多时,张居正、殷士谵也被通知到了,实际上他们在各自值房的时候也听到了消息,而这个消息根本就是从李春芳值房传出来的。
当下,隆庆皇帝春秋鼎盛,大臣们谁又会对一个稚童产生兴趣。
如此又过了两日,在内阁召集礼部和兵部尚书、侍郎对大阅仪注进行了讨论后,定下初稿,确定礼部润色后两日内递送进内阁,待上呈隆庆皇帝御览。
魏广德点头后,陈以勤又继续开口问张居正和殷士谵的意见。
至于这个作息时间,当然是比民间要早许多,差不多提前了一个多时辰。
“叔大、正甫,你们意下如何?”
内书堂的老师,可都是翰林学士啊,也就你我当初没机会去内书堂讲讲课,否则宫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见到我们还要叫先生。”
“呵呵.也是。”
张居正笑笑,他知道魏广德的意思了,此事不急。
魏广德不急,他张居正自然也不能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