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八路来了!而且又变强了!
大夏村。
是大夏村,不是大夏湾。
大夏村居于山西西侧正中,扼守被誉为聚宝盆的晋中盆地南向入口,公路向北可以直通太原,距离同蒲铁路刚好三十公里,汾河也从村子附近流经。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百团大战期间,这里仅仅驻扎了一个小队鬼子,属于薄弱点,部队从大夏村强行进攻同蒲铁路,并占领了足足半个月。
战后鬼子重兵夺回大夏村,同时加强了大夏村的防御,在这里驻扎了一个五百多人的步兵大队,构筑有多重环形炮楼群,配备一门步兵炮,以及最新装备部队的迫击炮。
是的,在经受一系列毒打后,
距离大夏村十七公里路途的灵县,还有一个满编鬼子大队,通过宽阔的公路,能在半小时内抵达支援。
十二月下旬。
大夏村正在发生战斗。
八路军新编第九团正在进攻大夏村据点。
在老式60迫击炮,马克沁重机枪的掩护下,以连为单位的八路军战士,组成初具雏形的三三阵型,一波一波向一处鬼子据点发起进攻。
鬼子则是依托坚固工事,据点火力,顽强阻击,
新编第九团,也就是新九团,
作为一支新组建没多久的部队,虽然连营军官都是从各主力团抽调的骨干组成,但基层士兵和班排级基层军官比较缺乏经验,
这也就导致,
虽然具有火力优势,但由于缺乏远程攻坚武器,没有九二式步兵炮,只有平射迫击炮,以及近距离的喷火器,这场进攻打的很艰难,
一波一波的进攻,均被鬼子打退。
但得益于优势火力,以及不错的新兵训练水平,新九团伤亡很低,反倒是防守的鬼子伤亡不小,
“继续进攻。”
第五波次进攻被打退后,新九团团长命令部队继续进攻。
大夏村是鬼子重要交通枢纽,有一条通向晋中盆地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经过,拿下这里,等于彻底截断了这条公路,
不过呢,
由于部队的高度活跃,多次组织袭击鬼子运输队,这条公路实际上已经残废,从大夏村至晋中盆地入口,这段山区路段,实际上已经处于部队控制范围。
除了鬼子军方重兵保护的运输队,其他零散鬼子车辆,运输队,根本不敢通过。
甚至,大规模辎重运输队也得小心翼翼的经过,生怕被部队小规模远程炮击。
几枚迫击炮炮弹换鬼子一辆车,可是太赚了。
部队有多少炮弹他不清楚。
但新九团手里,就捏着三千枚60迫击炮炮弹,虽然是60口径,虽然都是之前的型号,但威力杠杆的,一枚下去,鬼子的卡车就得报销。
因为是新团,仅仅装备了两门82迫击炮,和每门炮两个基数的炮弹,也就是每门炮一百六十发,用的比较少。
尤其是随着最新的射程达到三公里多的60迫击炮服役,面对这种机动性高,射程比九二式步兵炮还远的新式迫击炮,鬼子不得不再次扩大了对运输队的安保规模,一次最少要三个大队警备才敢出动。
所以,部队对于拿下大夏村并不急迫,新九团进攻这里,主要任务是实战练兵。
可惜的是,破袭也只能在山区。
一旦进入盆地,哪里就是鬼子的地盘了。
百团大战后,鬼子兵力集中于重要地域,作为山西两大聚宝盆之一的晋中盆地,有一万余鬼子精锐驻扎,装备有装甲车,骑兵联队。
晋中盆地,平坦开阔地形,哪怕是装备新式60迫击炮的骑兵游击队,面对大队步兵,鬼子骑兵,还有装甲部队的追击,也有很大危险。
而大部队,目前还不敢随便进入平原地形。
“团长。”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通讯兵背着电台跑了过来:
“旅部命令,让我们暂停进攻,等待援兵。”
“援兵?”
新九团团长一愣。
上级给他们的命令是以练兵为主,以及,消灭鬼子有生力量,对于拿下大夏村据点,并不强求。
占领大夏村,灵县的鬼子随时回来支援,需要投入很大力量,而且会面对晋中盆地鬼子甚至驻扎太原鬼子激烈反扑。
这对于部队来说,没啥好处,也没有必要性。
那为什么派援兵过来?
“是。”
虽然心里疑惑,但新九团团长还是执行了命令。
“援兵是那支部队?”
新九团团长好奇的问道。
“独立团第五营。”
通讯兵回答。
“独立团!”
新九团团长瞳孔一缩。
在自家部队,以前有很多独立团,但现在,只有一支部队叫独立团。
···
“该死的土八路。”
大夏村据点,一位鬼子大队长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再次撤走的土八路进攻部队,再低头看了看据点周边阵地上惨叫不休的蝗军伤员,忍不住破口大骂。
虽然击退了土八路的第七次进攻,但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土八路炮弹跟不要钱似的,
炮兵也十分精锐。
是的,土八路不仅仅有大量大炮和炮弹,炮兵十分精锐,这一点,这位大队长不得不承认,实际上,这个评价,已经出现在第一军司令部下发的命令文件中。
炮弹多,打得准。
还有大量机枪火力,比蝗军凶猛,靠近了还有喷火器,
再加上大夏村复杂的多山区地形,
他守的十分艰难。
虽然打退了土八路七次进攻,但他的大队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尤其是掷弹筒,损失非常惨重,土八路的炮兵专门盯着掷弹筒兵打,甚至还用上了反战车枪。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
这伙土八路明显是新部队,是来练兵的,根本不打算拿下大夏村据点,每次都是占了一点便宜就走,而对方仗着优势炮火掩护撤退,他根本没办法。
一门九二式根本无法压制对方的十来门迫击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