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第二个问题,参事有什么要求和限制吗?”
“基本要求是要有民族意识,支持抗战光复我河山。”
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将高建武都问得满头大汗,看到高建武好说话,场中有些人的问题就越发尖锐和大胆,亏得高建武对这个时期政策还算是了解比较深入,所以才能回答那么的问题,换成是沈泉,估计一个问题都答复不了。
总算通过一个小时的问答,大家终于跟上了高建武的节奏,了解到了河源当前的主要施政方针和政策。
这次河源光复何止不是坏事,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大好事!
经过一番耳红面赤的争论甚至争吵,大家总算推荐出来3位参事,一位是教育界士绅,叫冯范如,如今是河源县学校校长。
一位是地主代表,手头有一千多亩地的孙敬寅。
第三位就是商界代表赵璧城。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卢开富和赵璧城争夺这个商界代表,俩人各有拥趸,几乎都要争吵起来。
现在高建武明确了政策后,在座的都是人精,谁不知道这事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情,所以都想争取这个参事名额。
不过在高建武开声说明,进入参事名单的人,没有在公司再任职的资格后,卢开富果断就放弃了这个参事资格,转而支持赵璧城。
这才让参事争夺尘埃落定。
但是在公司入股上,由于高建武几乎将他们的投资风险兜底,只要根据地政府不倒,他们的投资本钱基本没有风险,所以赵璧城和卢开富都咬牙掏出了大半家底,卢开富拿出10000大洋入股100股,每股折合100大洋。
赵璧城则拿出8000大洋入股80股,剩下的各个富户也踊跃认购,从1股到几十股不等,让高建武一下子从河源就掏出来将近10万大洋的资本金!
虽然说河源县城人少民穷,但是那些上百年积累起来家族富户,家底仍然相当可观,只要看看当初小孤垴的赵发才就知道,这些依托土地发展起来的大户,几乎掌握了当地大半部分财富。
这些股份也不是均匀分配到几个公司,而是将钢铁公司设备和工艺估值50万大洋,矿业公司设备和资源估值30万大洋,化工公司设备和工艺估值20万大洋,商贸公司就是纯钢铁矿产和化工产品经营权来估值5万大洋。
每家公司的私人入股差不多就是一成左右。
按照高建武的规划,商贸这块不与民争利益,普通商品沿用现在的商贸方式自由竞争,只是明令禁止了欺行霸市的行为。
但是重要民生商品,如粮食,商贸公司将介入市场收储充当稳定器,食盐和烟草和酒类这种特殊商品,商贸公司将是当地主要渠道。
在选择公司方面,卢开富选择了钢铁公司,私人占股2%,被高建武任命为运营的副总经理,赵璧城则选择了化工公司,私人占股2.5%,推荐了一个人进入化工公司经营班子。
其它散户就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认购,完成了高建武的公私合营和套取资本金的双重目标。
一时间皆大欢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