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听史丹利说,那点退休金算不了什么,没法跟鲍伯比的时候,鲍伯说道:“史丹利,咱们是老朋友了,这一次来,我要带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史丹利听后眼前一亮,他感兴趣,而且非常感兴趣。他虽然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再加上果军方面给的,比米国国内的同级别的空军军官收入要多一些,可是他的妻子有病,常年在家休息,没有收入,史丹利要负担很多医药费。他有一儿一女现在都在上大学,这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史丹利的那点收入捉襟见肘,他很希望能够像鲍伯那样有大笔外快,来解决家里的窘境。
听完了鲍伯的话,他眉毛一扬,期待地说道:“鲍伯,我很感兴趣。你告诉我,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让我挣一大笔钱?”
鲍伯说道:“我飞了这么久,已经饿了,先找个地方,咱们边吃边谈。”
史丹利笑道:“这个没问题。你来了,我是一定要热情款待的。在航校的外面有一家不错的餐馆,咱们现在就去。”
两人驱车来到了镇子上,这里有一家西餐厅,是一位华侨开的。镇子上有西餐厅,就是因为有航校,有很多米国人,这个华侨才特地在这里开了这家西餐馆,生意很不错。
此时在餐馆里就有机场的米方工作人员在用餐,看到史丹利和鲍伯进来,纷纷跟他们打招呼。
两人来到二楼,要了一个包间。鲍伯还想寒暄几句,结果史丹利直接问道:“鲍伯,你说有发财的门路,是什么?赶紧告诉我。”
鲍伯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我这次过来是请你帮忙的。”接着他就说了自己的来意。
鲍伯这次是接受徐大龙的委托,希望驻扎在云南的米军第15航空队,参加马来西亚方面的作战。米国空军跟果军方面组成了联合指挥部,虽然总指挥由果军方面的人员担任,但是他们却做不了米国佬的主。
鲍伯只要能够说服第十五航空队的长官,就可以调动米军的空军惨加马来西亚方面的作战。
鲍伯跟第15航空队没有关系,史丹利却跟他们很熟,现任的第15航空队的部队长是史丹利在航校学习飞行时候的教官魏德曼。
鲍伯知道史丹利跟他之间的这层关系,因此特地过来请他帮忙。
鲍伯拿出了两条大黄鱼,交给史丹利,让他去当说客。鲍伯说这只是一部分对他的答谢,事情办成后还会有重谢。至于魏德曼准将和第15航空队那边,鲍伯还带来了大批米元和金条,用做他们出兵的酬劳。
看到鲍伯出手如此大方,史丹利满口答应。他一回到航校之后,就给魏德曼打去电话,把徐大龙的请求简单地说了一下。
魏德曼没有拒绝,让史丹利明天一早带着鲍伯前往航空队来见他。
第二天上午9点,史丹利带着鲍伯准时进入了魏德曼的办公室。
魏德曼听说过鲍伯,对于马武山军分区的情况很感兴趣。
鲍伯就把自己在那里的情况向魏德曼进行了详细汇报。魏德曼将军问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徐大龙的。
他听说过徐大龙很多传说,消息绝大部分是来自果军方面的,可以说是道听途说。鲍伯跟随徐大龙这么长时间了,来自他的消息是第一手的。
魏德曼从鲍伯对徐大龙的介绍当中,可以感受得到鲍伯对徐大龙十分钦佩,可以说是推崇倍至,这就更加深了他对徐大龙的印象。
魏德曼从小生长在米国西部,身上也有西部牛仔的情节,崇尚英雄,对于徐大龙这样的人物,他也十分钦佩,心里愿意帮忙。
看到鲍伯开出的条件如此丰厚,他当即就答应下来,说会派出一个联络小组前往马来西亚,随时跟航空队取得联系,配合徐大龙的作战行动。
鲍伯完成了徐大龙的嘱托,就把这个好消息发电报告诉徐大龙。
徐大龙也很高兴,又把这个好消息传达给游击队的各支部队,以及前往马来西亚的英军、滇军和园峥军的部队。
众人听到这个好消息都感到十分振奋。他们都知道徐大龙人脉广、面子大,居然还能够让米军的空军来配合作战,这就更增强了他们战胜日军的信心。
对于抗日武装来说,威胁最大的就是日军的空军。打掉日军在吉隆坡的机场,是反扫荡作战的首要任务。因此反扫荡战役的第一仗就从这里开始了。
驻扎在马来西亚的日军空军第十航空队,目前在马来西亚只有一个混编飞行大队,其中有22架战斗机、18架轰炸机、3架运输机、两架侦察机,还有两架教练机,机场原来是吉隆坡的国际机场,是英国人建的,日军加以改造,成为了军用机场。机场距离马来西亚15公里,除了航空队自己的警卫中队之外,担任保卫任务的还有日军的一个中队,以及伪军的一个警备营。
由于机场距离吉隆坡很近,战斗打响之后,最多20分钟,就可以得到城里大批日伪军的增援。
魏大勇负责执行破坏机场的任务。这里不比马武山根据地,没有火箭炮,缺乏其他的远程火炮,很难远距离对其进行破坏。在华侨情报小组的帮助下,魏大勇了解了机场相关的情况,并且实地进行了侦察。
他觉得就凭着自己手下的两个特战分队和一个中队的游击队,想强行拿下敌人的机场,难度很大。他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发电报给徐大龙,征求他的意见。
魏大勇准备带人去袭击日军的机场,那里的敌情十分严重,完成任务有很大的困难。魏大勇是徐大龙亲密的战友,他手下的特战队员们也都是徐大龙的宝贝,徐大龙可不愿意因为打日军的机场,将他们损失在那里。
魏大勇提出的作战方案,徐大龙看完之后十分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