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清见一郎特地找了,日军在山东驻军第十二军司令部的一位老同学,了解那边抗日武装的动向,结果发现山东军区的部队正积极向徐大龙所部靠拢。这更坚定了他对徐大龙等人此行目的的判断。
清见一郎认为徐大龙等人只不过是要路过这里,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拿着第14师团去跟徐大龙硬拼。他约束自己手下的部队,密切监视抗日武装的动向,不让他们继续往周边地区发展。等待敌军离开后,一切归于平静,他清见一郎继续在这里过他的太平日子。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徐大龙否认日伪军是因为怕了自己的名声,才不敢前来进犯的,可是李长水、孔捷等人都认为是这样。
孔捷也是一名抗日悍将,他的作战能力比起李云龙来也不遑多让。
他说道:“既然日伪军消极避战,正是我军迅速扩大根据地的一个好机会。我的意见是,我军应该立刻出击,打掉根据地周围的日伪军,或者将他们赶走,迅速扩大咱们根据地的范围。”
李长水、李文良、王友德也都赞成孔捷的意见。当然,身为四人小组的小组长,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徐大龙这里,因此大家都把目光望向了他。
徐大龙仍然觉得哪里有问题。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在没有切实掌握日伪军真实意图的情况下,不敢冒然做出决定,从而导致部队没有不必要的损失。
他说道:“咱们再等等看,咱们必须弄清楚日伪军的真实意图。侦察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李长水点了点头,说道:“我马上就吩咐下去,对已经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核实。”
李长水出了会议室就来找魏大勇,让他派特战队员们深入到敌占区去,想办法抓一两个日伪军级别较高的军官,彻底搞清敌军的意图。
魏大勇马上就执行了命令,指派了一名分队长带着一个班的特战队员连夜出发,去完成李长水交代的任务。
特战队员们的动作很快,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抓到了当地伪军的一个副团长。经过审问,从他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基本上证实了李长水的推断。日军就是因为怕了徐大龙,而不愿意主动前来与之交战。他们只希望徐大龙等人只是路过,只要把这尊瘟神送走了,他们就可以继续过他们太平的日子。
这样的结果令徐大龙也有些哑然失笑。他这才发现自己原来也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于是就同意了孔捷的建议,马上命令部队展开行动,迅速扩大根据地。
徐大龙、孔捷等人仍然留下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其余的两个团和特战大队向根据地周围的日伪军发起了猛烈地进攻。他们用三天时间连续打下了根据地周围的四座县城,并迅速向广大的乡村展开攻势。李文良带着工作队迅速跟进,很快商州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扩展到了七个县的范围。
从被我军攻占地区逃出来的日伪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向日军第七军甚至华北方面军,控告第14师团见死不救。
方面军和第七军对清见一郎严加训斥,命令他立即向我军发起攻击,夺回被占领的地区。
清见一郎十分郁闷,也有些恼火。他心想:“你徐大龙在这里瞎折腾,我不去招惹你,给足了你面子,你折腾几天差不多就得了,赶紧带着你的人离开,咱们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生多好啊!哪里想到你这家伙竟然给脸不要脸,还真的以为我清见一郎的第14师团是软柿子,随便你捏。
如今的清见一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也有些怨恨徐大龙不识抬举,于是也变得恼羞成怒,下决心要跟徐大龙干上一场。他也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尽管他已经决定了要跟徐大龙开战,可是他仍然不敢冒进,就召集了参谋长等主要军官们商量了一个作战计划,然后给驻扎在商州地区的日军第28旅团,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日军第28旅团接到了命令之后,就给距离我军根据地最近的日军第五十六联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第五十六联队于接到命令的次日清晨,开出了驻地,对我抗日根据地进犯。
迎战日军的是孔捷的第五军分区主力团之一的老三团。老三团的团长高玉宝。今年只有25岁,却已经有了13年的军龄,曾经爬过雪山,过过草地。或许是遗传的原因,他皮肤十分白净,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然而却是一个以杀伐决断、指挥灵活、作战勇猛而著称的优秀指挥员,是孔捷一手培养出来的得力助手。这一次他接受了迎战日军的作战任务之后,孔捷特地把他叫来,当面叮嘱了一番,告诉他这一次与日军作战要改变以前的打法,而采用一种新的战术手段。
对于孔捷的要求,刚开始的时候高玉宝还有些不好接受,毕竟这和他以前所擅长使用的游击战术有很大区别,让他感觉到有些不适应。
孔捷干脆把他直接带到徐大龙的面前,让徐大龙亲自告诉他这一仗该怎么打。高玉宝听完了徐大龙的讲解之后,当时就兴奋了起来,拍着胸脯向徐大龙和孔捷保证,这一次一定能够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这天下午两点,日军第56联队的联队长正带着部队行军,接到了先头部队的报告,说前方有敌军的部队,正朝着这边赶来,人数大约有一个团。
联队长第一感觉就是很高兴。这一带都是平原地带,不适和敌军使用他们惯用的游击战术,而方便日军作战。他马上就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直接向敌军发起攻击,力争将敌人缠住,在平原上消灭敌军。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令他兴奋了起来。与日军交战的敌军没有像以往那样快速撤离,而是在空旷的田野上就地挖掘工事,准备与日军正面硬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