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赏赐丹药和新书院  回到明朝做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免费教育肯定是不可能的,在这上面沈庭筠详细了说了该怎么收钱、招收多少学生、每个学生收多少钱。

后面是学校每年的核算开支,算下来之后每年还能有一些结余,可以投入到下一年的学校经营和扩建之中。

在沈庭筠的计算当中,整个学校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不会为大明的财政增加负担。

当然了,每一年的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也就导致了一般的学生读不起这个书院。

不过后面沈庭筠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在每年招生季的时候,学生可以申请皇家的补贴,也就是朱由校给的补贴。

这个钱当然不会让朱由校来出,书院会单独拿出一部分钱来做。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以朱由校的名义来做,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自然是要皇帝来做的。

看到这里之后朱由校就很无奈了,这摆明了就是沈庭筠耍的一个手段。

你沈庭筠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用皇帝的名义,这个钱朱由校怎么可能真的让书院去出?

肯定是从自己的内库来出,这摆明就是为自己增加了一笔开销,但是这个钱自己不掏还不行。

这上面说了,凡是申请了补助的学生,皇家和书院会一起派专人去核实他们家的情况。

如果确实是贫困之家,那么皇家会给补贴,这个补贴可以让他们不怎么钱就把整个书院给读完。

看到这个东西之后,朱由校有一种创建大学的感觉。同时朱由校也看到了沈庭筠另外更深层次的一些心思。

比如这个学校坐落在京城,它的收费比较贵,但是这个学校里出来的人才可以分布到军事和文官这个领域。

那么这里边会有谁从中走出来?对谁最有利?

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些京城勋贵和勋戚之家的子弟。

这些人家里不差钱还有地位,也在京城当官。如果陛下真的创办了这个书院,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进去,成了就成,不成气就拉倒,反正家里的子弟就是多,也不差一个半个的。

至于什么文官反对,勋贵和勋戚他们根本不在意,能把他们怎么样?

无非就是罚没一点钱粮、呵斥一顿,还能把我们罢官夺爵?

再说了,咱们这是支持陛下,那些文官即便弹劾又能怎么样?

这又不是上战场送命,多好的事!

这摆明了是沈庭筠想拉一批盟友,来支持他们的革新。

朱由校已经看明白了,徐光启、沈庭筠、李之藻他们几个这是动了革新大明的心思,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徐光启他们几个全部上位之后,这种心思估计就压不住了。

这种心思自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革新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很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他们依然还愿意这么做,朱由校的心里也是有些感动。

忠诚之士,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的。

只不过徐光启沈庭筠这些人不是空谈理想主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

在进入朝堂之后,徐光启他们就发现了他们势单力孤。虽然陛下重用了他们三个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的实力去推行他们的想法和政策,那么索性就需要拉一些人了。

朝中的大臣要拉拢,那么站在一边看热闹的勋贵和勋戚也要拉拢,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

如果做得太明显了,会让人觉得丧失了文官的气节;和勋贵勾结在一起,同时也会让陛下觉得自己这些人结党营私,居然勾结到那边去了。

这样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沈庭筠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把勋贵勋戚的子弟弄到皇帝的书院里边来读书。

自己也不会去和他们勾连什么,只要他们在学院里面读书,接受了自己这边的学说和想法,那么他们就是自己人。

没有必要用利益勾连在一起,大家可以用理想勾连在一起。

对于沈庭筠的这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朱由校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干得漂亮!

无论前边提到的皇家奖学金,还是后面的这些东西,沈庭筠可以说设想的面面俱到,怪不得整个人如此的疲惫。

而且朱由校也觉得这应该不是沈庭筠一个人弄出来的,应该是徐光启他们几个一起弄出来的。

其中关于预算和财政的那一部分就应该是李之藻怎么弄的,关于科目设置的就应该是徐光启搞的。

这是一份他们一起努力构想的结晶。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