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火力不足恐惧症
现在这么做的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朱由校随时都能得到一些以前得不到、现在能够轻松得到的消息。
这些人现在也能够发挥作用。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听到朱由校的话,陈洪连忙说道:“是,皇爷。奴婢马上就交代下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件事情交代下去之后,朝堂之上也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再继续张罗的了。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稳固。
新军那边在继续编练,已经成立了两个亲军统领衙门,想要成长为战斗力,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户部那边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钱基本上也分的差不多,该给的都给了,不该给的没给。
至于兵部想要加强边军实力的问题,朱由校也同意了。
百工院和钢铁厂的扩建,朱由校也同意了。
吏部想要推动官员监察的事情,朱由校还在考虑。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考成法的,这个还需要再好好的研究一下,暂时没有必要动太多。
至于礼部书院的事情,也已经在办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除此之外,暂时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安稳就是朝堂上的主流。让这个过渡期过渡过去,这一段时间不出问题就是最好的状态。
不能急,这段时间一定要稳,朱由校等得起。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脚步声,一个人影快步的走了进来。
是一个来报信的小当差的。
没等朱由校说话,陈洪已经转身迎了上去。
小当差来到陈洪的身边,连忙说道:“公公,几位内阁大学士来了。”
陈洪摆了摆手,示意小当差退下,随后才转身来到朱由校的身边,直接说道:“皇爷,内阁四位大学士求见。”
听到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愣。
朝堂之上现在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几位内阁大学士一起来,难道现在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由校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一时之间居然想不明白什么事情,那就见一见他们吧。
坐在龙椅上,朱由校沉着脸,等待这几位内阁大学士的到来。
时间不长,韩爌等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给朱由校行了礼之后,韩爌神色有些激动的说道:“陛下大喜!辽东刚刚来了捷报,熊廷弼在沈阳城外大破野猪皮!”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站了起来。
他的脸上不但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有些紧张,甚至有一些凝重。
他急忙问道:“熊廷弼与野猪皮作战了?”
这是朱由校在熊廷弼走之前三令五申不允许的事情。
原因也很简单,朱由校不需要熊廷弼在辽东打什么胜仗。一场两场局部的胜利,根本没有办法彻底扭转辽东的态势;而一场战斗失败,就会导致辽东局面的崩溃。
对于朱由校来说,解决辽东的问题,那是要从根子上解决的,至少也要一举扭转辽东的攻守之势,彻底拿下辽东的主动权,进而使明军在辽东有西进的能力。
这才是朱由校想做的事情。局部打一场胜仗,根本就无关紧要。
现在熊廷弼打赢了,朱由校反而更担心了。正所谓骄兵必败,辽东这么多年没打赢,一直都是在打败仗。自从萨尔浒之后,辽东更是全线转为守势。
可是朱由校心里面清楚,无论是辽东,还是朝中,想要重启战端的人都不少。
支持开战、支持全辽可复的,这样的人更多。他们也不一定是为国家考虑,可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私人利益。
熊廷弼的这一战胜利,估计会激起这些人开战的心思,就会引起朝堂上的纷争。这些人高喊着去打辽东,自己这个皇帝还不能强压下去。
如果强压下去,会显得自己这个皇帝软弱无能,同时也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没有谋略的皇帝。更重要的是,这会伤了真正积极人士的心,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可如果支持开战,在朱由校看来,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韩爌等人都是老人了,自然是察言观色的高手。本来他们以为陛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很高兴,可是没想到陛下的表情居然如此凝重。这里面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不应该呀!熊廷弼是陛下主张提拔的,自从熊廷弼去了辽东之后,辽东的局势一直很安稳,除了陛下多给了一点钱之外,什么事情都没有。这让朝中的大臣都快忘了辽东。
加上西南的战争、山东的事情,大家的精力已经不集中在辽东,不过不代表大家不关心辽东。毕竟萨尔浒之战是自明军土木堡之变之后最大的溃败,这是骄傲的明朝朝廷不能接受的。
现在熊廷弼打赢了,证明了明朝的实力,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陛下的识人之明,陛下怎么可能会不高兴呢?
韩爌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野猪皮攻打沈阳,熊廷弼命城头之上的大小火炮齐发,直接击溃了野猪皮,随即率领人出城追杀,直接杀得野猪皮大败溃输。”
“陛下,这是题本。”说着,韩爌就将题本呈给了朱由校。
陈洪连忙走到韩爌的身边,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双手捧着,快速来到朱由校的面前,恭敬地交给朱由校。
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朱由校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份题本是捷报,并不是请功的奏疏。
在这份题本上,熊廷弼详细地写了这一战是怎么打的,尤其写了火炮之威。那一门巨大的大炮发挥的能力,熊廷弼写得很清楚。
尤其是熊廷弼在上面也写明了,这一炮下去就直接轰上了努尔哈赤。至于努尔哈赤现在的情况如何,是不是被当场炸死了,暂时还没有消息。
不过熊廷弼也说了,已经派人去详细地探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没有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