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疯狂备战
魏朝连忙走了过去,伸手把韩爌搀扶了起来,又扶着他坐了下来。
虽然韩爌的身体和年纪远远没有到这个地步,但魏朝还是这么伺候了。
韩爌看了一眼魏朝,笑着说道:“多谢魏公公。”
等到韩爌坐下之后,朱由校又和他谈论了一会。
当然了,聊的主要就是怎么执行的问题,大致上的计划还是要朱由校摆握方向,剩下的才能交给韩爌去做。
谈论完成之后,韩爌就离开了。
目送韩爌离开,朱由校站起身子迈步向着宫殿的门口走了出去。
很快,朱由校就来到了宫殿的门外,手扶着栏杆,眺望着远处,面容宁静。
良久之后,朱由校抬起头看着天空,轻轻的说道:“不知道这最后一项会不会有人来谏言。”
军队的事情如果完成,那就只剩下官绅一体纳粮了。
军队的事情,韩爌能够来自己这里谏言,甚至愿意把事情揽到手里面去做。
可是关于官绅一体纳粮,恐怕没人会做这个事情。这种得罪人没有好处的事情,实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做。
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也没敢这么做,因为他一旦提出这个论点,就会被他所代表的利益团体掀翻掉,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
毕竟张居正本身就是文官团体的人物,他的权利是基于文官的权利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大学士的顶端。
只不过这个权利本身不是张居正个人的,而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如果他做出来的改革有悖于文官集团的利益,下场就会很惨。
实际上,张居正只是动了一点点,清查了一番田地,结果就那么惨了。
不管你们怎么想,这件事情一定要做。
朱由校舒了一口气,随后转身向后面走了过去。步伐坚定,脚步凝重。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似乎都恢复了正常。
表面上,朝廷在按部就班的运转,江南的钱财快速运到了京城,随后便被分赃了。
一部分流入了皇帝的内库,一部分流入了户部的国库。分赃完成之后,这笔钱又快速了出去。
户部那边拨款兴修水利、整修河区、兴建码头,同时开拓商路、整修道路。
这几年,在商业上朝廷赚了不少钱,所以投入也比较舍得。更何况,现在朝廷各家之中都有做生意的,这样的政策一直在被积极推动着。
只不过朝廷没有钱,事情也被朱由校压着。现在有钱了,自然就提上日程了,朱由校也没有继续压,他需要这些人把事情做起来,来解决国内的一些矛盾。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工作上来,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佃户的待遇,减少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阻力。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大笔一挥,直接就把钱拨下去了。
除此之外,一大笔钱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炼钢厂准备开始,山西和陕西那边甚至都准备动工了。那里是朱由校准备打造的第二个煤炭和钢铁基地。
原因也很简单,提供就业啊。山西和陕西的天灾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非常惨的那种。
这两年已经有趋势了,旱灾和减产都非常严重,朝廷每年都要调拨一大批粮食过去,运费很高。
朱由校准备为山西和陕西那边的人提供工作,同时大力展开对西面草原的贸易,让他们有一条活路——走西口,去做生意吧。
当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时朱由校也让内务府从那边大量雇佣工人和劳动力,至少让他们在大旱的年间有一个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于粮食,土豆生长期短,煮土豆吧。还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么够用怎么活。
等到地都旱得厉害、什么都种不了的时候,那就没有办法了,去草原上过活吧;要不然就到京城,到工坊去做工吧。
反正朱由校在尽一切的可能做准备,以现在的运输条件,想要运粮食到山西和陕西养活那里的人基本不现实。
即便有粮食都不行,运输的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供不起。所以朱由校要让山西和陕西的人习惯去外面做工。
一旦没办法在当地活下去,他们可以去北面、可以去草原上,也可以到京城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钱财流落到百工院的武器研发部门。
朝廷下了一大笔订单,或者说朱由校下了一大笔订单,让百工院快速制造新式的武器,采购材料马上就投入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