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反坦克导弹
王学新给总部打了一个详细的报告,总部的回复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事出有因,我军虽败犹荣!”。
王学新想的倒不是败与不败的问题,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千五百余名战士的牺牲,还有他们的家人和孩子。
虽说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败,但具体到每一名战士就没法说得这么轻松了。
不过王学新也知道自己不能陷在其中,指挥官忌讳感情用事,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更大的失误造成更大的伤亡。
王学新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的分析了下这场战斗,他认为这场战斗的关键在于“虎式”。
“飞燕”战机虽然暂时与八路军的“拉5”持平,但八路军在防空系统的加持下依旧能占据上风。
“虎式”就不一样了,八路军的所有装备都对它无可奈何。
火箭筒?
打侧面或后部还差不多,正面几乎不可能击穿。
但鬼子又怎么会让八路军火箭筒射手在这两位置发射?
“谢尔曼”坦克?
八路军装备的“谢尔曼”是初期型,装的是穿甲能力不足的75mm短管加农炮。
这还得归功于鹰酱战斗经验不足……鹰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没有多少参战经验,二战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他们从上到下包括军械局的科研人员都不确定坦克的定位。
最终,鹰酱一个叫莱斯利.麦克奈尔的陆军中将给出一个方案,他认为坦克的目的不是与敌人坦克作战,而是用来掩护步兵突破敌人的防线,比如摧毁敌人工事、火力点、碉堡等等,至于消灭敌人坦克,那应该是炮兵干的事。
这想法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极其愚蠢的,坦克应该作为一个机动作战单位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在战场上利用机动性灵活作战。
也就是让步兵加快速度掩护坦克让坦克做主角而不是让坦克降低速度适应步兵成为配角。
如果坦克作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单位,不可避免的就会与敌人坦克相遇,于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敌人坦克作战。
然而,经验不足的鹰酱军方根据这个陆军中将的报告,最终舍弃了76mm坦克炮选择75mm短管加农炮。
两者虽然只差了一毫米,但穿甲能力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前者可以在500米距离击穿116mm装甲……如果是这种炮,就有与“虎式”一战的能力了。
后者即便在100米的距离上也仅仅只能击穿60mm厚的装甲。
因此才出现多伦县火车站那一幕:敌我之间只有短短几十米的距离,炮手凭感觉都能瞄准,但打出的穿甲弹却无法击穿目标。
用火箭战机打“虎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