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镀金年代,华尔街的黄金十年  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走了。”

视察了一番甘岛,又找了几袋子矿石样本,将初步设计丢给萨米尔慢慢做,林岭东手一挥,驾驶着游艇离开。

另一边-

北马累环礁-

维拉纳国际机场-

混杂在一群衬衫,沙滩裤,带着墨镜的老港当中,有着几个略显另类的身影。

古板的劣质西装,夹的中山装,呢子大衣,厚毛衣,圆檐帽,黑色围巾,与周围的游客格格不入,只有年轻的翻译显得正常一些,将夹克衫薅在手上。

“弄怂了!”

一名老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拍了拍衣,下午3点的日头正辣,紫外线直射下来,将衣的布料晒得滚烫,操着一口浓重的伤害口音。

“这个鬼天气,八太正常。”

“这都腊月份了,咋会出大太阳嘛?”

翻译尴尬的笑了一下。

他其实早就提醒过了,可这群领导怎么说来着,热得,冷不得,还批评了他一顿,就这么穿着过来了。

一看这太阳,翻译还是有些暗爽。

“不好意思啊陈主任,我去图书馆查过资料,这马尔代夫啊,他不一样,全年都是夏天,要不先脱了吧?待会儿捂一身臭汗着凉。”

几人互相看了下,脱就脱吧。

结果尴尬了。

手上抱了一堆不说,皮囊上,只剩皱巴巴的春秋衫。

“不行,不行,这个样子成何体统,咱们可是公费出国,不能给国家丢人,大家伙儿毛衣可以脱,但外套可必须穿上啊。”

他们来自宝山钢铁厂。

华国最大,最具有竞争力,也是最为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对于钢铁产业来说,92年的华国还是个新兴经济体,朝阳产业,20世纪70年代的时期,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而粗,笨而重,而且产量极低,72年奔赴曰本的一个考察团,就曾为对方的易拉罐所惊叹。

曰本的钢铁企业,可以把钢,轧得像纸一样薄。

这个时候的华国企业,连冷轧钢板的技术都没吃透,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认识到这一差距之后,有了一项惊人的决定。

倾,举国之力!

建造一座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最为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

这一座钢铁厂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矿石的来源方面,从澳大利亚进口品味最高的铁矿石,铸最好的钢,务必要在两个五年计划之内,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改造为钢铁大国。

1978年,这项决定得以批准实施,总投资200个亿,这是1978年的200个亿,当时的人均工资还不到30元,外加3000亿曰元oda国际援助贷款,一举耗光全国可动用的所有外汇储备高达20亿美元的宝山钢铁厂,正式动工。

于1985年正式建成,1号高炉正式点火,目前已走过了7个年头,短短几年,便蹿升为亞州超强的钢铁大厂。

国宝级的钢铁企业——宝钢!

不好意思啊老哥们,回老家了,不能熬夜再写,明天的两更白天补上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