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八门夺海,一口通商  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可这梦幻的背后,也有极大的缺点。

水文太复杂了。

各航道深浅不一,疏浚的情况不一,深的深,浅的浅,船支吃水深一些,就极容易搁浅。

外国的船支,想要到广州腹地,必须要雇佣当地的“引水人”领航才能进去。

到满朝时期,清廷闭关锁国,决定,只保留一口经商。

按水文来说,上海肯定是最合适的,一根肠子通那啥,经长江黄金水道,从宜宾一直能航到上海,枯水期也能航到重庆。

但很快被否决。

长江航道太过优良,不光船舶通航,连军舰也能通航,二鸦之后,老英的军舰就曾开到重庆,炮轰万县。

广東就很合适。

水文复杂,也有复杂的好处,大型船支进来容易,出去难,在山周围架设大炮,射程之内遍地真理,易守难攻,也方便收税。

1745年,乾隆下令,关闭四大出海口,仅留广東一口通商,二百多年贸易积累,经商的理念深刻到骨子里。

到了改开时期,广東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旧船支,因毗邻港澳,又是第一个开放的,大型的外商船支来了之后,需要大量的小船分发中转,精明的广東人购买老旧拖轮,渔船改装,挂靠在轮渡总工会与海员公会名下,就可以跑船挣钱,短短几年时间,珠江出海口船帆成堆,遇到夏秋两季航运旺季,船舶进港后,连掉头都难。

这些船,很多还是木头做的,安全事故也是层出不穷。

这种情况,当然要大力整顿了。

92年,改开的步伐加快,各地区航运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纷纷打破,华外运,华远洋,华外长航,招商轮船,四大集团相继成立,接管内港外港,大力发展第三代集装箱港口。

老旧的拖轮还有什么意义?

捋了一阵,林岭东笑着便说:“整顿不是更好么,能扫清底层竞争,这些老旧的船支早就该淘汰了,你不如加大投入,搞几艘集装箱船,用外资进入,搞不好是个机会。”

林正远退意已决,摆手道:“没戏了,现在都是国企当家,船造得又大又长,跟他们怎么争?没前途的事情我不愿干,再说这所有权的归属,搞得我头大无比,还有半数的船,我正想办法回购,能不能拿回来都还两说,搞什么搞?”

“不搞了,坚决不搞了,我现在就想开矿,现在的港岛老板都在往钢铁上转。”

林正远闷了一口黄酒,语气也有几分老辣。

“你要永远相信政策,只有上级鼓励的才能挣钱,上级不鼓励的,千万不要死钻牛角尖,现在大搞钢铁,国家要发展钢铁强国,大家都要出一份力,现在的时机正好,钢铁准入的口子放开,你不用多想,把钱腾出来,跟我去湖南开矿,广東建厂,保你三年就大变样。”

林岭东仍是摇头:“你这思路有问题,铁矿这一块儿你别想了,采铁不如采煤,去山西搞煤矿还可以考虑考虑,铁矿我是坚决不投的,品位太低我没兴趣。”

林正远也是颇为光棍,抠着脑门儿想了一下。

“山西也行,可以去河北发展,以现在的价格,拉到湛江也能挣钱,咱们合股两百万,过去搞一搞怎么样?”

林岭东本来是随口一说,山西那地方开煤矿,谁都知道能挣钱,可一般人敢去么?

不敢,对吧!

投资不过山海关。

可林正远不一样,这老家伙头可铁了。

有他主事,未尝可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