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日傍晚,赵景庭率领教导师第二团冒充滇军补充团率先开进兴国县城,在无数惊恐目光的注视下穿城而过,马不停蹄赶赴东面的马鞍山,到了地方直接包围驻守马鞍山关卡的民团一个连,缴械之后尽数押回兴国县城。
紧随二团进城的段煨第三团,同样穿城而过,开赴城南四公里的交通枢纽埠头渡口就地驻扎,堵住了城中之敌向南逃窜的水陆通道。
匆匆出来迎接的兴国县长、警察局长、靖卫团长尚未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李连山的警通连弟兄当场拿下。
副团长魏秀全率领第一团两个营径直冲进县衙对面扩建不久的靖卫团营区,转眼间将百余名团丁尽数制服,团政委严频率领新编的三营气势汹汹地涌进县衙,十分钟不到就完成缴械和搜索,彻底控制了兴国县的中枢之地。
直到晚上九点,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方告结束,本地民党官员及家眷被集中看管,城中地主豪强全部紧闭大门,惶惶不安地等待未知的命运。
段煨留下一营驻扎城南的渡口设置关卡,率领新兵组成的二营和三营,押解抓捕的百余逃跑团丁返回县城,从李连山手里接管防务。
郑毅和李昭商议过后,把精锐的警卫团第四连更名为警卫营第一连,再从李连山团抽调一个连充实警卫营,更名为警卫营第二连。
这两个连由政委李昭亲自指挥,负责师部的安全、治安维护和军纪纠察,段煨的第三团则留守兴国。
劳苦功高的特务连仍旧顶着警卫营第三连的番号,在军事五项比武中获得前十名的五十名精锐全部编入其中,使得特务连官兵人数达到一百八十五人。
此刻,特务连已在警卫营长田安泰的率领下,完成了弹药和物资补充,带上无线电台开赴二团所在的马鞍山休息,凌晨五点将会再度出发,为即将攻打宁都的两个主力团担任侦察尖兵。
城里城外的民众已经安静下来,进驻兴国县衙的教导师主官和师部人员仍在忙碌,县衙大堂上的陈设基本未变,前后院子和东西跨院正在被改造为军械库、会议室和营房宿舍。
依山面水的古老小镇规模不大,常年居住六千多居民,东西向的石板老街宽阔平坦,东面通往小镇纵深,西面连接方圆百里规模最大的汉帝庙,街道两旁全是旗幡招展、铭牌高悬的商铺酒肆,两侧的一条条小巷连着栉比鳞次的民居,镇里镇外的居民与南面十四公里的宁都县城一样,都是清一色的客家人。
“只需派一个排的弟兄过去,端起十几支机关枪几梭子扫过去,基本能够解决问题了,嘿嘿!”
话音未落,通信连长张尧满脸喜色地跑过来:“报告师长,王参谋长回电了——”
张尧率领通信连弟兄在前院西面的空旷处竖起两根高高的天线,马上回到西面的厢房里打开电台,与马鞍山和东华山的队部进行无线电联络。
王虎臣盘腿坐在山道突出部的岩石旁,透过茂密的树林和长出嫩芽的繁茂野草间隙,细细观察东面一江之隔的繁华市镇。
“此战的唯一胜算就是速度,要抢在敌人毫无防备之前突然发动,不知道虎臣和东华山的四团到了哪里,他们这支奇兵非常关键啊!”
陈敏先嘿嘿一笑:“按照各地的风俗,寺庙周围除了私塾和学堂这样的建筑之外,不会有别的什么大户人家,更不会有军营或者衙门存在,除非是城隍庙。”
郑毅把茶杯送到李昭面前,捧起自己面前的茶杯默默喝起来。
“再就是,这样的镇子不会有军队驻扎,按照目前的观察结果推算,整个镇子顶天了也就百来个本地团丁,再加上地主豪强豢养的狗腿子,也不会超过三百人......”
王虎臣和他率领的一百二十余名弟兄隐蔽在镇子西面一点五公里的半山腰上,急行一夜的弟兄们纷纷躺在阳光能够照得到的地方补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