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上小型机轮船上的对话依然在继续。
听完菡子旭的分析,凯文考虑片刻,点了点头道:“也许你是对的,你比我更了解中国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制度,希望我们达到赣州的时候,不会遇到激烈的战争。”
“希望如此,前两天连续下雨,敌对双方没有发生战斗,但今天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增加了。”菡子旭心里也没底。
凯文禁不住叹了口气:“中国人太多了,一场战斗竟然有五万人参加会战,非常令人惊讶。”
菡子旭笑了笑:“我认为镇守赣州的杨池生将军的通电很可能夸大了共产党军队的人数,我们离开上海之前,所有的报道都认为,江西南部的共产党军队有五千人,短短半个多月忽然增加到三万人,这还是激战两天一夜之后的数字,你不认为难以想象吗?”
凯文愣住了:“难道杨池生将军战败之后,以撒谎来推卸责任?”
菡子旭微微点头:“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战争史上并不罕见,根据我对民党军队的了解,杨池生将军不应该用明电通告全国,而是应该向南京中央政府报告,陈述战况和敌情,请求中央政府调动军队支援他作战!”
“否则的话,不但严重打击军队的信心,还会带来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因此我推测,杨池生将军很可能是无法获得南京中央政府的支援之后,不得不违反常例,通电全国制造声势。”
“这么做除了期望获得中央政府和周边的民党军队支援外,还有获取同情、推卸责任的企图。”
“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在欧洲各国的军队里,这样的行为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凯文越听脑子越乱,实在难以理解中国将领的思维。
杨池生在通电全国的前一天下午,曾分别致电南京中央政府、蒋总司令和率部北伐的赣省省主席朱培德,报告与共产党军队的交战经过、损失情况并请求援助。
由国府外交部长黄郛主持的外交会议结束后,蒋总司令立刻返回总司令部,召来代理参谋长朱培德、参谋厅长葛敬恩、军需部长俞飞鹏、财政部长宋子文、侍从室主任钱大均等文武要员急商对策。
朱培德说完便坐了下来。
菡子旭笑了:“你们的《东方新闻》报刊登了共产党军队在赣南地区的战场纪实,领导共产党独立师不断获得胜利的郑毅将军,和你们的郑社长一样都姓郑,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赣省守备司令部随即调遣吉安守备师两个团、驻扎樟树的新编独立旅南下支援,吉安守备师两个团在乘船途中遭到两倍于己的共产党军队伏击,损失极为惨重,新编独立旅孤掌难鸣,只好开赴万安县城寻求战机,无奈共产党军队遁入深山,避而不战。”
罗东源笑道:“可能是杨池生将军不愿意打仗了,或者是连续的失败导致兵力损失严重,军队的官兵失去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只能集中兵力守住赣州城。”
凯文哈哈一笑:“没错!我认识的中国人中,名字叫杨伟的就有三个,名字叫张华的有两个,据说姓李的人在中国至少有一千万,这一千万人不可能来自一个家族,绝大多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很容易让我们西方人产生误会,好在我已经习惯了,哈哈!”
刚从苏北前线返回南京城的蒋总司令看完杨池生的通电,如同吞下只苍蝇般无比的厌恶与恼火,但又对此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赣南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不予以支援,赣州很可能在共产党各路武装的围攻下沦陷。”
“杨池生将军统率的军队占据有利地形,拥有近万支步枪、近百挺轻重机枪和八门火炮,只需占据高耸坚固的城墙,居高临下对进攻的军队展开密集射击,就能让进攻方付出惨重代价。”
杨池生的求援通电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震动,南北各方的报纸纷纷刊登杨池生的通电全文,并就此展开评论和分析,所造成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郑毅的估计。
“可是在此之前,共产党军队的那个教导师已经攻破了宁都和赣县两座坚城,对此你怎么看?”菡子旭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