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舌战(下)
文化素质上的巨大差距,也是造成中日军队战斗力悬殊的一个重要因素!
须知,打仗不光是勇敢就行,很多时候也是要靠脑子的。
而在中国,当兵却被当作了一件苦差事!至于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的简单,中国的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去当兵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兵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极大的坏处!
首先,当兵的没有社会地位,会被人看不起。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是有很些历史传统的,想当初,宋朝时的狄青,那是多么勇猛的一员大将,为反击异族入侵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就因为狄青是当兵的出身,士大夫阶层就是看不起他,结果狄青郁郁而终!自此以后,在三百六十行里面不管怎么排,当兵的总是垫底,地位几乎和乞丐差不多!
还有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军队都有过一定程度的扰民行为,尤其是清末到民国初年,老百姓根本就分不清兵匪!经常是剿匪的官兵比土匪还要土匪!从而导致在老百姓心目中,“当兵的人”名声越来越差,渐渐变成了“丘八子”这样不招人待见的货色。别看他们见到扛枪的人都点头哈腰的喊着“老总”,可实际上心里面指不定怎么骂你呢!
也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从而使得百姓不到走投无路之时是绝不愿意去当兵的!中国军队中的绝大部分士兵扛枪并不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混口饭吃!
有着这样的兵员,自然也就别指望他们能够自发自觉的献身精神!
“九一八”后,国家财政困难,连中央军都面临着揭不开锅的窘境,不知哪位聪明人出了个主意,所有薪饷均改为国难薪,即只能发原来的八成。
由于军队的待遇实在太低,手中有权的军官就难免会徇私舞弊,这就使得当兵的处境更加悲惨!本来就没有几个饷银,还要老拖欠工资,现在又被打了八折!如果再碰上个心黑手狠的长官,那当大头兵的基本上就只能等着去喝西北风了。
“一支连饭都吃不饱的部队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这是黄浩然的结束语!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史迪威用一双大手捂住了他的脸。由于会议室的空间比较封闭,黄浩然甚至可以听见史迪威喘粗气的声音!
为了不让史迪威对中国的抗战感到绝望,从而影响到史迪威给美国政府的报告,黄浩然决定还是转换一下话题为好!
黄浩然用笑声打破了会客厅里面的沉闷,他对史迪威说道:
“武官先生,您知道吗?您并不是第一个向我们建议发动进攻的西方军人。”
史迪威虽然明显还沉浸在黄浩然带给他的额冲击之中,但他还是礼貌性的回了黄浩然的话。
“嗯,感谢上帝!这个世界上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醒着的人!请问黄将军,你所说的这个西方军人他是谁?”
实际上向中国政府建议应该向日军展开反攻的将领还有两位,分别是武汉政府的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和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不过考虑到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黄浩然只说出了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的名字。至少在1938年,美国人和德国的关系要远远好于他们和苏联的关系。
“法肯豪森,中国军队的德国总顾问...武官先生,其实从主管愿望上说,咱们三个人都是一致的!在主张对日本采取的战术上我们之间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中国的许多事情,你们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说,如果史迪威上校您是个班长,很想带你的人冲出阵地,战机也十分有利,可你的排长却命令你必须固守阵地,你该怎么办?”
黄浩然的这番话重点都放在后半部分,他现在是在向史迪威释放一个讯息,至于史迪威能不能听懂,那就要看运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