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恰如其分像是伪装,他的情真意切,仿佛才是真的。
朝中众臣皆知,沈灵均死于自缢,与公子琰没有半分钱关系。
两人尚未完婚,公子琰却是这般言辞恳切,足见其情深意长。
众臣闻言,不住点头,暗暗称赞。
燧皇当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尽管如此,他还是赞许公子琰的此番作为。这才是他所需要的,一个应时而生、有情有义的权谋者。
再看看旁边那个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太子琭,燧皇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觉得这胜神的格局,也不一定非得是一成不变。
他碍于沈乐康的情面,出言安抚了几句,劝慰公子琰道:“你有这份心思,孤与你表叔一家,都已深感欣慰。此番多去战场历练历练,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燧皇如此一说,便算是同意了。
公子琰俯身跪地,言语哽咽:“儿臣叩谢父皇恩准。”
他伏在地上,周身不住颤抖,仿佛只有拼命压抑着,才能略显平静。
众臣见状,无不哀婉痛惜。
就连此前不着一词的沈乐康,也悄悄抬起袖子,在眼前遮遮掩掩,作擦拭涕泪状。
燧皇轻合双目,似气力耗尽,不愿多说。
这父子俩,还真是虚伪到一家去了。
公子琰一走,最开心的还数太子琭。这样一来,又少一人在他面前晃晃悠悠,横生事端。
太子琭瞄着以胸贴地的公子琰,偷偷舒了一口气。
燧皇看在眼里,一语不发。
自此,公子琰帅兵,子车腾为副将,二人与公子珙一头一尾,开始对周边大肆扩张。
公子琰或许不通用兵之事,但他很懂得如何用人。
子车腾曾与公子瑱搭档多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谋略如何,胆识如何,身手如何,自不必多说。
公子琰身边另有先锋一人,手执一柄长戟,每战首当其冲,有万夫莫敌之勇。
听闻此人十六七岁少年模样,面如冠玉,用兵诡谲,手段那是出奇的狠毒。
听闻此人灵力了得,一招克敌,出手只有一个角度,那便是直取敌人咽喉。
听闻此人发色棕黑,眸色棕黑,像是已经亡国的妙音族人。
消息传到日奂时,公子珥正拥着一个美貌少年,给他喂葡萄,举止亲昵。
公子珥一面抚着少年背脊,一面神色如常地问宫人道:“有没有打探到,老六那先锋是何方神圣?”
“回禀公子,此人乃是妙音国皇族后裔,姓温,名……名……”宫人声音越来越小,说到最后,几乎听不清楚。
“快说。”公子珥不再与少年暧昧,皱眉说道。
宫人眼见横竖躲不过去,壮着胆子答道:“六皇子阵前先锋,姓温名雅,确实是公子故人。”
话音未落,公子珥抬手一掌,朝着少年挥去。
少年闪躲不及,被他掀翻在地,委屈得很,却也不敢造次,只得隐忍不发。
公子珥出手很重,少年伤得不轻,挣扎良久,也未能起身。他却看也不看,只愤愤骂了声“贱人”,扭头就走。
另一方面,子车腾跟了公子琰多年,终于再次有仗可打,整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从都到脚,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焕然一新。
胜神军中,添了强将,一时锐不可当。
胜神大军势如破竹,攻城拔寨,胜报连连,周边甚至有小国,还不等打,就先降了。
公子琰接到捷报,非但不见喜色,反而摇头说道:“我们的速度,似乎快了些。”
此言一出,彼时在外鏖战正酣的子车腾与温雅诸人,莫名其妙就被召回大营,无一幸免。
公子琰号令全军休整,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别打仗了,该喝酒喝酒,该打牌打牌。反正除了打仗,干什么都行。
公子琰此举,无非是不想太露锋芒,有所保留,同时也让另一边的公子珙有利可图,有喜可报。
两人旗鼓相当,朝中才不会有太大异议。
这道理,子车腾也懂,可是他想着又没得仗打了,一时间心里老大不痛快。
温雅谏言道:“仗可以不打,兵不能不练。”
公子琰作为全军表率,一边喝酒,一边回道:“你爱咋地咋地。”
温雅得令,又整顿军纪,纠集一帮兵士,演武操练,一日不敢怠慢。
兵士若有不满,温雅正色道:“公子的旨意,我也只是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