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听罢,抿唇半晌,还是叹道:“怎么说都是我负了他,去了徒增伤感,并无益处。”
他双手紧紧握拳,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掉落下来。
相交甚欢,然志趣不同,终免不了分道扬镳。
此为后话。
是夜,燧皇密诏公子珙,共商立储一事。
说是共商,其实就是告知。
燧皇见几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再这样下去,他只怕很快就要绝后了。他深知立储之事不能再拖,当着公子珙的面一边拟诏书,一边吩咐儿子该当如何如何。按照燧皇的说法,这事要越快越好,他打算明日上朝便宣告群臣。
公子珙明显错愕,不解地问道:“儿臣究竟何德何能,能得父皇这般青睐?”
“你确实文不及老六,武也不一定赶得上他,但立你比立他更为合适。”
关于立储一事,眼下只有两个选择,不是公子珙,就是公子琰。燧皇知道公子珙想问什么,答得也算直截了当。
公子珙又问:“有何合适可言?”
“老六虽样样不逊于你,但立储之事,自古以来便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他哪一样都没挨上边,孤若立他,只怕不能服众。”
“他还不能服众?”
“哦?”
“父皇以为今日六弟力保下属,那些朝臣是看儿臣的面子,才纷纷为他请愿么?”
“是孤看错了?”
群臣起初分明站立不动,直到公子珙双膝及地,他们这才跟约好似的一齐跪地,求燧皇网开一面。这样的场景,几百双眼睛在场目睹,一丝也做不得假。
公子珙摇了摇头,没有正面作答,而是说道:“二哥曾经在朝中威望如何,父皇心中有数,不需儿臣多言。六弟与二哥乃一母所出,他若有心为政,二哥的旧部必定一呼百应。”
“瑱儿为老六所杀,他的旧部非但不记恨,反而转向帮着老六,他的确比孤想象得还要出息。”燧皇感叹公子琰笼络人心的手段,心中不无赞许。
公子珙以为燧皇还不明白,进一步解释道:“二哥的旧部无一不知他是为人陷害,二哥死时,却没一人站出来为他陈冤。相反,那些人好像一夜之间全部变节,辞官的辞官,失踪的失踪,易主的易主,统统蛰伏了起来。”
就连和公子瑱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子车腾,也如胆小怕事的鼠辈一般,远远地躲到了周饶,投在商贾门下,干起了保镖的差事。
“可是今天,他们全都回来了。”燧皇坦然言道,就像是预料之中。
那么多老臣,岂是区区一个只会在暗地里玩弄手段的公子珥能请得动的?
原来,当年公子瑱失势之时,那看似墙倒众人推的惨状,不过是公子琰早先设计好的假相,目的是让诸人隐去锋芒,以免受到公子瑱的牵连,也好养精蓄锐,徐图东山再起。
三十二年,公子琰整整隐忍了三十二年。他委屈求全,逆来顺受,终于不声不响地看仇人自相残杀,而后将他们一一除去。
这样的耐力,这样的手段,换作另外任何一个人,只怕都做不到。
燧皇望着屋外纷飞的大雪,看它们在月色下纷纷坠落,心间感慨万分。
他不止一次反思,不止一次后悔,因为他总是隐约觉得,或许当年是自己做错了。
选贤任能,是自古以来的为政之道。如果他能早早易储,改立公子瑱为太子,这些事也许就不会发生。
公子瑱心怀天下,功高震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胸怀大度,即便党同伐异,也不会赶尽杀绝。
在众多儿女中,他无疑是燧皇最喜欢、最器重的那一个,也是最最合适的君主人选。
可是如今,一切都晚了。
燧皇眼神浑浊,乏力说道:“即便如此,孤仍不能立老六为储君。”
“可是父皇百年之后,儿臣还是没能力震得住六弟。即使儿臣继承大统,也是名存实亡。”
燧皇知道公子珙所言有理,沉重地叹息,缓缓说道:“事到如今,孤只有与天赌命,赌老六活不过孤所剩这短短数十年。”
“儿臣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问吧。”
几百年里,燧皇历来以严厉著称。可能他还是头一次,不对儿女冷言冷语,求全责备。
他身形佝偻瘦小,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看上去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个油尽灯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