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5.第260章 远东之行(23)  地中海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孙大帅其实还是慢了一步,他终于明白过来开始玩废钢铁时,北京城里的老帅已开始玩列车炮和巡洋舰了,经过沈鸿烈多番劝说,再加张学良在一旁帮腔,张大帅狠狠心就把360万大洋的加里波第级买了,首付款毕竟才72万嘛,后续款子总裁说可以从每年上缴税收里直接抵扣,那还不赶紧拿来用?这两次长江战役全靠了海军,否则靠吴大帅、孙大帅那点兵真心靠不住。

所以现在北军海军也学乖了,开始有事没事沿江巡逻清理,说是隔着长江对峙,其实南军根本不敢到长江南岸10公里以内的地方大规模驻扎,因为这里全是北军海军舰炮覆盖区,上去了就是挺着挨打。再勇敢的南军对无法反击的舰炮也有恐惧感。

当然北军也不会把兵力再大规模投放到南岸去,打陆战他们暂时不是对手,只能勉强守住武昌、南京、镇江等几个重要突出部,上海虽然全部在长江以南,但上海还有北军主力舰队防护,杨宇霆甚至还把203mm列车炮都开到无锡附近待命,因此说是长江防线,实际上在最东段是双方以太湖为界,苏、锡、常、上海等长江南的繁华地带全部掌握在孙传芳手里,另外浙江的舟山岛也掌握在北军手里。

不过北军也很有分寸,南面丢了就丢了,不用海军去骚扰厦门、台州、宁波等沿海地带,南军也不在嘉善方向去骚扰上海郊区,双方形成了有默契的实际停火控制线,现在只是在动用手段打击对手,孙大帅最得意的就是撒传单让南军反正投诚——很多都是他以前的兵嘛。不过他也客观认识到了自己陆战水平不行,虚心向孔蒂尼请教该怎么练兵,甚至还打听能不能引进意大利教官。

这可把孔蒂尼也难住了,因为意大利陆军也是一团浆糊,自己都在靠德国军官们帮忙呢,不过他很快有了主意,可以让石油警卫输出一部分到远东来嘛,正好又有扩军的借口。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孔蒂尼向联合码头输出1200人的联合警卫,并大模大样地设立黑水保安公司,这些警卫都挂在黑水保安公司下——是保安,不是军人。而孙传芳则同意向保安公司购买咨询和服务——帮助练兵,尤其是部队稀缺的技术兵种。

武汉的吴大帅则还是迷信自己的练兵水平,打算自己练,不过废钢铁他也是喜欢的,当然他更喜欢汉阳兵工厂,因此他也签署了合同准备引入部分意大利工业设备,不过他只是零星补充和增加,规模不能和近乎重建的孙传芳相比。实际上制约吴大帅的问题主要是钱,北京城里的张大帅有京津和东北,财源不乏,东南的孙大帅有上海和江苏,也挺富裕,加上又和联合集团做了码头生意,发了点小财;唯独坐拥湖北河南的吴大帅什么都捞不着,河南反正从白狼以后就穷得叮当响,湖北本来还马马虎虎,不过从辛亥以来连续打仗,又被冯国璋火烧数日,凋敝日益可见,甚至还不如张之洞主鄂之时,所以他只能精打细算。

幸亏吴大帅自己比较勤俭,又不像其他两人那样任用私人舞弊,总算各方面还维持得下去,现在吴大帅是最急需喘息时间的人,他手下虽然整体咋咋呼呼地号称说有15万,实际自家事自己清楚,能打的基干部队不过2万余人了,北伐军要是不怕牺牲多填补几个团上来,武汉可能就会被打穿,武汉一打穿那就全完了。所以吴大帅现在只能以战养战,用汉阳、巩县两个兵工厂的产品来维持其他部队的生存。

综合而言,孔蒂尼到中国,虽然明面上掏出去2500多万大洋,但实际上收获非少:深圳特区画了圈;黄浦江边拿了地;天津城里拓了土,大大展示了意大利的强国形象——这对墨索里尼而言很有吸引力。至于那2500万大洋,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冲抵了以前的旧款,二分之一输出了各种废钢铁,真金白银掏出去的也就是四分之一强。

而价值一半的废钢铁中,加里波第级本身就是打算要在1930年退役的,面对其退出的空缺,孔蒂尼再次使出干涉大棒,要求海军增加4艘扎拉级建设,并表示钱他会掏,但必须采纳他的意见进行调整。这表示震住了海军部,不过考虑了一天就答应了——海军部本来扎拉级的建设方针就是4艘,忽然翻了一倍,简直是令人喜出望外。

孔蒂尼给的建议很简单:扎拉级整体舰形保持不变,拆除鱼雷管,部分设施改用电焊以便减轻重量,但实际上总裁并不是要压缩吨位,因为他暗示扎拉级还要再加厚一点水平防御,考虑在1万吨基础上超重2000-2500吨(实际上扎拉级超重1500吨),海军不斟酌了一下,咬牙认可了,超重的事情总有办法解决。

除此之外,孔蒂尼还加了2条特伦特级的单子,不过这次要求更奇怪,速度要到36节,但舰炮从203mm削减到128mm高平两用火炮,正当人们以为总裁是要加强防御时,孔蒂尼却抛出了惊天骇论:少许加强,但更重要的是堆砌火力。设计师们听后都觉得头皮麻烦,因为总裁在军舰上规划了12座双联装128mm电动高平两用火炮,另外还有密密麻麻的76mm,40mm的高射炮规划。问这艘是干什么用的,总裁用一句俏皮话来解释了:“这个……我怕死,所以给艾达号特种邮轮准备了2条特种近卫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