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士气如虹
建极三年七月初四,邵树德在泰山宫内升御座上朝。
文武百官奏事完毕之后散朝,各司其职,他又在偏殿内召集重要官员议事。
他不掺和前线具体的战事,但前线的一举一动,还是十分关心的,要第一时间了解。
“陛下,臧将军所率东路主力正驻马无棣渠畔。”中书侍郎陈诚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介绍道:“前军则冲得有些太快了。”
担任先锋清道使的突将军都虞候李彦威,如旋风一般,直过无棣、饶安,击溃阻路的沧兵,往沧州方向挺进。而臧都保统率的主力部队才刚刚抵达无棣,前后略有些脱节。
“连无棣都被轻易攻取,沧景败亡已是必然。”邵树德很高兴地说道:“卢彦威只事劫掠,素无方略,打这种对手,再惬意不过了。”
无棣县其实是一个战略要地,但沧景军士一战失败,直接就丢了,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到底是突将军太猛,还是沧景军士太烂,抑或是他们根本没重视?
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夏军将士源源不断北上,逼近沧州。
而无棣之所以重要,在于无棣渠。
有唐一带,河北的发展其实是以永济渠为核心,辅以各大分支水系,依河形成聚落,灌溉农田,发展商业,运输物资。
安史之乱后,以魏博镇为例,他们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要么在黄河沿岸,要么与永济渠有关,可见一斑。
对沧州来说,无棣渠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水系。
此渠并非天然河流,传闻开凿于大禹治水时期,在隋末渐渐淤塞。贞观年间,沧州刺史薛大鼎奏开此河,大力清淤疏浚,拓宽河道,令其东达大海,成为一条交通动脉。
此河一开,不但带来了交通运输和商业上的便利,还减少了沧州因地势低下所带来的洪灾风险,令大量洪水经无棣渠入海,功莫大焉。
时沧州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到,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只可惜,安史之乱后,无棣渠的维护修缮很不到位,又有些淤塞之相了。原本大海船可以从海上驶入无棣渠,深入内陆很远,但现在多半只能停泊在入海口附近了,除非换中小型海船。
更何况沧景、淄青等沿海藩镇在安史之乱后的航海业一落千丈,说荡然无存可能过分了,但确实也剩不下什么东西,故藩镇上下也缺乏重新疏浚无棣渠的动力。
“在无棣设总粮台,可妥当?”邵树德将目光转向河南道转运使裴迪,问道。
裴迪是齐州行营供军使,负责打理军需后勤之事。
“陛下,无棣渠通不了大海船,然中小海船可放心驶入。此时多东南风,扬帆直上,轻快省力。”裴迪说道:“这会便已经有船只过去了,亦有夫子沿途拉纤,误不了事。”
邵树德听后放心了。
无棣作为深处内陆的城市,当然也可以作为海港存在。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西班牙王国,其最主要的港口之一塞维利亚,便深处内陆。海船从此出发,经瓜达尔基维尔运河出海,驶向美洲大陆。
无棣渠就相当于瓜达尔基维尔河,承担着沟通海洋的重任。
无棣县设为总粮台后,从海洋上运来的物资在此觅地存放,既可支持北上沧州的大军,又可援助西线永济渠畔的部队,成本可比陆路转运低多了,运输量还更大——无棣渠能航行海船,是河北内陆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既然能外运,当然也能向内运输。
东路军主帅臧都保也同意将这里设为后勤转运基地。
他是西北旱鸭子,但不是死脑筋。征战这么多年,对水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
河南物资经济水输送的那一部分,最终便是在青州入海。这批物资如何低成本转运到前线,一直是供军使需要研究的事情。
如今基本确定了,从青州出海,经无棣渠输入沧州,作为永济渠的一条备份后勤线路。
另外,沧州北部还有一条河通往大海,即浮水,沧州本身也是一个深处内陆的海港城市,尤其在安史之乱前。
后面大军围攻沧州时,从海路运粮,可要方便多了。
“好。打沧景,比打成德容易。打成德,又比打河东容易。光一个军馈运输,就省下太多了。”邵树德心中隐隐有了计划,沧州未来大有可为,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前,这里就是辽东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
“运完粮后,船只返回登莱青,听候命令。”邵树德的手指在河北沿海一片划来划去,说道。
陈诚轻捋胡须,也死死盯着沧州以北一大片区域。
现在还不到时机,还得等。
******
营垒之前,大军已经做好的厮杀的准备。
“咚咚咚……”随着密集的战鼓声响起,整整两个指挥四千名步卒小步快跑,冲了上去。
前进的过程中,一丝喧哗也无,唯有粗重的喘息声和铿锵的甲叶碰撞声。
激动的情绪是会感染人的。
在一个勇武的大集体中,便是怯懦之人,受周围环境影响,也会上头,也会忘我。
距离越来越近,军士们的脚步愈发加快。
对面射来了密密麻麻的箭矢。
有不少人被射中。但他们只是闷哼倒地,没有大声惨叫。
军士们毫不畏惧,绕过倒地的同袍,继续前冲。
敌营近在眼前,深深的壕沟已经被夫子填平。
所有人的呼吸都不自觉地急促了起来,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双手下意识握紧武器。
“杀!”震耳欲聋的吼声齐齐响起。
数百勇士一马当先,冲到壕墙前。长槊捅刺,斧钺挥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