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人口难以养活?种点高产粮食吧!  大唐第一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4章 【人口难以养活?种点高产粮食吧!】

房玄龄转头看了看李世民,随即转回头来苦笑道:“好吧,老臣再帮国主算一个更吓人的帐。”

李云目光正视于他,点点头道:“您说,我听着!”

老房深深吸了一口气,道:“以渤海国主做事的魄力, 恐怕一个小学最少也得招收几百个孩子,你刚才说要全部免费,这才是真正的骇人开支。”

说完目光肃重看着李云,沉声道:“渤海若建千所蒙学,便是几十万孩子读书,每个孩童都要笔墨纸砚,费乃是庞然之数, 倘若再供养一日两餐, 那更是难以想象的耗费,恐怕一年所需就得几百万贯,渤海国主认为自己能赚到这么多钱吗?”

房玄龄这一番话可算是老成持重之言。

虽然话是从老房口中说出,但其实是老房代替皇帝劝诫李云。

建立一千所蒙学,免费给几十万孩子读书,这种费实在太过庞大,搁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建学校,得几百万贯。

招蒙师,每年也十多万。

最吓人的是孩子免费供养,一年就得几百万开支,这才是古代无法大面积读书习字的原因,所需的资金实在太过骇人了。

无论皇帝还是房玄龄, 又是待在一旁倾听的李孝恭, 君臣三人其实并没有坏心思, 三人只是担心李云会被这个事情压垮。

然而李云却微微一笑,道:“刚才听房相一番算账,听起来似乎真的很吓人,可是,钱财这东西有个奇妙之处, 流通起来,才能叫钱,越是流通的快速,越是钱财不缺,你们可能不会相信,我建蒙学不会压力太大,倘若蒙学之中拥有几十万学子,整个渤海国的财富反而会越来越多。”

皇帝三人愣愣呆住。

这话怎么听着跟傻子一般?

钱出去了难道还会生钱不成?

李云早就知道三人会是这种反应,但他一时之间又无法给三人普及清楚,只能道:“这是经济学原理,以后我会慢慢说给你们听。咱们现在先不提费和支出,咱们只说一说建立蒙学的意义。”

李世民目光一肃,道:“你说,朕听!”

李云深深吸了一口气,神色前所未有的肃重,轻轻道:“假若渤海拥有五百万人口,孩童应在五十万之数,皆入学,习知识,饱读数年之后,便是粗通学识的学子,十中选一,继续深造,可得五万良材,开启科举之路。”

李世民目光登时一闪。

五十万孩子,培养数年之后十中选一,这就是五万个学识较强的学子,几乎等同于天下世家豪门的读书人数。

最主要的是,这些学子是李云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心,会向着李云。

大唐为什么开了科举又废弃,就是因为民间学子基本都被世家把控,即使通过科举选拔英才,最后选的还是亲向世家之人。

李云继续道:“五万学子通过科举,再次十中选一可得五千,五千人,已可满足整个渤海基层官位。这五千人不但要治理地方,而且要引领被刷下的四万五千人做事,再加上最初接受蒙学的四十五万学子,我整个渤海国到处都能看到读书人,人一旦有了学识,做事就会注重条理,一旦条理分明,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如此,渤海国就走上了一条快速强大的道路。”

李世民忽然轻轻吸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最主要的是,这只是第一批招收的学子。”

“不错!只是第一批!”

李云呵呵而笑,道:“只要夫妻建立家庭,必然会生养子嗣,若按我渤海国每年新生孩童十万算,蒙学每年都会补充十万个学童,如此前赴后继,人才源源不绝,只需十数年时间,渤海必成人人向往的学府之国。”

“有了人才,就不缺治理地方的官……”李世民忽然再次轻吸一口气,仿佛喃喃自语般道:“自古历朝历代,最难的并非开疆拓土,最难的其实乃是内政,内政通达才能强民养兵。”

“是呀!”

李云嘿嘿一笑,看着皇帝道:“二大爷您经常念叨天下英才尽入彀中,想必您渴盼英才已经到了难以自持的地步,不如让我支持您一把,您每年送一批孩童来渤海读书怎么样?等到他们学成之后,需回大唐那边参加科举,如此一来,您也有了人才……”

“也是免费的吗?”李世民语气有些急切。

李云沉吟一下,道:“路费不包!”

“好!”

李世民毫无迟疑,重重一拍水道:“等朕回去,立办此事,每年送递孩童五十万,保证让你有学子可教。”

李云登时吓了一跳,连忙道:“那可不行,五十万能把我拖死。”

李世民想了一想,十分肉痛减低一个数字,道:“四十九万。”仅仅减了一万,皇帝却似乎感觉损失极大。

李云一蹦三尺高,大怒道:“最多五万,否则立马翻脸。”

皇帝眼睛一瞪,呵斥道:“你敢杀价?”

李云岂会害怕,大声道:“是您漫天要价!”

伯侄两个眼看又要吵起来,一个是大唐皇帝,一个是渤海诸侯,身份都很高,谁也拉不下脸认输,幸好还有房玄龄和李孝恭,两个臣子在一旁好生相劝道:“十万学子,每年十万学子,陛下不要开价太高,国主也不要杀价太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