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2章 反攻  风鬼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2章反攻

唐钰朝廷底层人员在执行变法新政时的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已经引发民众的普遍不满,唐钰朝廷做的另一件事,则激发起许多人更大的不满,那就是对修罗堂的全面查封。

修罗堂的理念从来都不是秘密,一直都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贵族制度,提倡平等,造福平民,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理念的存在,修罗堂才在民间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可以说修罗堂的理念与唐钰朝廷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而唐钰朝廷却偏偏要全面查封修罗堂,这当然会激起民众的抱怨。

修罗堂在风郡和川郡的影响力并不大,但它在安郡和莫郡的根基颇深,这两郡民众对唐钰朝廷的不满之声也是越来越高。

曾经富饶的安郡,现在已经被折腾的遍地是流民,但凡是有点家当、能搬得起家的百姓,就算没迁徙到西京,也都迁徙到了西部四郡。

这是目前唐钰朝廷和东部四郡的现状,至于风国和宁南的国战战场,现在正逐渐趋近于平缓。

南路战线,随着贞郡军第一、第四军团的撤离,风军不断向西突进的势头止住,中路战线,以尉迟真为首的风军,还在与以廖晔为首的宁南军在明水郡对峙,北路战线,也就是杜基战场,算是目前三条战线中最为活跃的一条。

风国和宁南都在杜基战场投入了本国的主力大军,这里发生的战事,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大战小战,接连不断,双方在战场上亦是各有胜负,谁都没有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现在来看,两国的国战已经陷入僵局,无论哪一边,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都很困难。

这当然与战前时,风国的构想完全不同,风国打这一仗,要的是速战速决,如果在前期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那么等到战事拖到中后期的时候,风国将很难再取得任何的进展,这一场战争也会像风国先前对宁南发动过的所有战争一样,最后变成无功而返。

可是,风国国内发生的唐钰叛乱,彻底粉碎了风国在战前构想,速战速决已然没有可能,胜利的希望也变得越发的渺茫。

可有意思的是,宁南内部的动乱也比风国预想中要长得多,直到现在,宁南内部的皇位都未能确定下来,皇子渊和皇子昊的皇位之争,仍在持续的激化中,并向着全面白热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风国和宁南的局面很相识,两国都在发生内乱,两国的内部都不稳定,而主力中央军又都投入在国战战场上,这个巧合让两国的国战变得微妙起来,最后谁胜谁负,现在谁都无法做出预测。

对于唐凌而言,眼下的战事与当初的构想完全是在背道而驰,已经很不乐观了,弄不好都有全面崩盘的可能。

上官秀则比唐凌乐观得多,在他看来,风国还是有赢得这场国战的希望,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本国能不能迅速平定叛乱,稳定住国内的局势。上官秀说道:“我听说,百丰布庄现在已经制好了二十万套的军装,我打算,先把这二十万套的军装配备给第一军和第四军,向东反击,香儿的意思如何?”

二十万的军队,反攻六十万的大军,唐凌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她忧心忡忡地说道:“阿秀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叛军,我们有的火器,叛军也有,我们拥有的军备,叛军同样不缺,以二十万的兵力主动出击六十万敌军,这太冒险了。”

“如果是六十万的正规军,第一和第四军或许还不太好打,可对方是叛军,那就不同了,何况,在玉郡我们还有十万的贝萨骑兵可用。”

不提那十万的贝萨骑兵,唐凌还好点,一说到海莉的十万金斯克城邦军,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她皱着眉头说道:“海莉对她手里的十万骑兵可是当成了宝贝,需要他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只怕也未必会听我们的号令。”

“由不得她不听,除非她想跟着她的十万骑兵同归于尽。”上官秀冷酷地说道。

唐凌沉默了半晌,拉住上官秀的手,问道:“若是我军反击,能有几成取胜的把握?”

她这么问,就是在难为上官秀了,也是外行人的问法。上官秀对此战有信心归有信心,但仗还没开打之前,谁又敢说自己一定能赢?上官秀明白,香儿只是在找一个心理安慰。

他沉吟片刻,说道:“七成以上。”

“那……还是有三成的几率会败。”不是唐凌胆小,而是这一战太重要了,一旦失败,己方所面临的处境真就是万劫不复,不堪设想。“要不,我们再筹备筹备,不要急于开战?”

“现在,东部四郡未稳,唐钰的地位并未牢固,叛军仍牢牢占据着朝堂上的显位,但这,绝不会太长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朝堂上下的叛军官员,会被一批批的撤换掉,由有才干、善于治政的官员接替,等到那时,百姓对上京朝廷的不满将会锐减,唐钰的帝位也会得到全面巩固,以西部四郡的实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得赢团结一致的东部四郡,到那时,我们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眼下最需要赢得时间的,其实并不是我们,而是唐钰。六十万的大军,明明已经具备向西继续推进的实力,但上京却迟迟不敢下令出兵,攻入西部四郡,为什么?在求稳啊,唐钰也一定很清楚,只要能稳住东部四郡的人心,那么他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唐凌听得认真,等上官秀说完,她喃喃说道:“所以,我们不能给唐钰调整内政的时间,要趁着现在叛军官员掌权,治政混乱,民众普遍不满的机会,及时出兵平叛,如此,方能顺应民意,事半功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