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是符合规矩的,但天下是藩王冲锋陷阵打下来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子承父业”,理应由他们来继承皇位,自然对毫无贡献的朱允炆做皇帝心存不满。太子朱标做皇帝,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再加上功劳不比众位弟弟少,所以他做皇帝大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抵触、不满之心。
更何况朱棣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他诛讨的是齐泰和黄子澄,他们虽然不能算佞臣,但的确为朱允炆出了不少昏招,这使得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高。朱标做皇帝,他身边的辅政大臣都是开国功臣,若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诛讨他们,不但会招致天下百姓不满,他身边的将士也可能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而且他这样做是以臣反君,违背父亲的遗命,在道义上完全站不住脚。
并且朱允炆在治国的手段上很青涩,这点在他的削藩上体现的淋漓精致。朱元璋之所以为了分封藩王,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替自己镇守边疆,维护大明的稳定和家族统治,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完全不顾这点,不管实力强弱的藩王,他都想削藩,这就导致所有的藩王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他瞬间就失去了几十个藩王的支持。
还有在削藩过程中,朱允炆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如湘王朱柏,因为被朱允炆按上了欲加之罪,不愿受辱举家自焚了,这使得百姓开始同情诸藩王了,诸藩王也开始害怕和痛恨朱允炆。这时候朱允炆应适可而止,安抚民意,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继续削藩,逼迫着朱棣为自保而起兵造反。
朱棣的这种做法,其实获得了很多藩王的暗中支持,百姓也不痛恨他。若朱标当上皇帝,他在这方面会更加老练。首先他不会担心周王朱橚和朱棣是同母所生,帮助朱棣攻打自己,而对他挥起削藩的大棒,因为他也是马皇后所生之子。其次他会采取更加温和的削藩政策。他明白父亲朱元璋封藩的目的所在,所以他不会对藩王赶尽杀绝,只是会适当削弱宁王、燕王几个实力较强的藩王,这样使得大部分藩王不会对他产生仇恨之情,鉴于当时的忠臣思想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多数藩王也会站在朱标一边。
还有从宁王的身上可以看出,他被朱允炆削去朵颜三卫骑兵后,并没有起兵造反,可见他能接受削去一部分实力,所以采用温和的削藩策略,大多数藩王是能接受的,燕王也可能不会因此而起兵造反。即使燕王朱棣无法接受削藩,以他的一地之兵,是很难和朱标抗衡的,所以终上所述朱标当上皇帝,燕王朱棣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不过,藩王这东西自古以来都有,因此朱标当皇帝虽然会采用温和的手段来削弱藩王,可是却是没什么办法彻底消去藩王。
但是因为百里秀穿越而来,带来了世界地图,并且还让朱标看到了,因此这就让朱标对于藩王们有了其他的想法了。
要知道朱标也是从元末到明初的人,自然也是明白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因此身为一个地位十分稳固的太子,自然也是想要开疆立业名传千古的。
不过朱标也明白自己的能耐,或许治国搞后勤不错,但是要论打仗就远远不如他的几个弟弟了。
没办法,毕竟他朱标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当接班人培养,所学的也都是经史子集的治国之道,至于打仗什么的那是碰都不让碰的,因此虽然朱标有些兵权,但是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