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0章 村居  红楼襄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余总管,不知小女现在?”

“令嫒在陪王爷用午膳!”余海答道。

得知此事,薛祈心里松了口气,但同时又有些伤感。

毕竟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如今为自己这一房发达,把宝琴当做物品贡献出去,还有良知的薛祈便会难受。

只是他的难受,也就持续了一小会儿,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矫情。

这时余海说道:“薛老爷,你的好日子要来了!”

以余海的见识,宝琴的容貌在王府众女可排前三,加之这位又是王妃的妹妹,所以他断定这位会很受宠。

作为朱景洪最贴身的心腹太监,余海对许多事都洞若观火,所以他已知道宝琴的结果。

()

“哈哈……多谢公公吉言!”薛祈换之以礼。

再说内宅之中,此时午膳已闭,朱景洪还在与宝琴闲聊。

“所以……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盘子?”

“不是盘子,是个球!”

“球?”

“对,就是球,圆圆的球!”

“这怎么可能嘛……姐夫你又骗我!”

因为太熟的缘故,此时宝琴竟开始撒娇,那青春活泼且俏皮的样子,确实是把朱景洪看得眼热。

“那我再告诉你一件事!”

“何事?”宝琴凑近了些。

“其实我们人,都是猴子变来的!”朱景洪一本正经说道。

“什么嘛……姐夫你别是喝醉了,怎么竟说胡话!”宝琴直接吐槽。

而在门外,偷听的甄琴大感憋屈,暗道自己明明与朱景洪更亲近,为何就总是被其粗暴对待。

宝琴的突然出现,确实让朱景洪心情好了许多,让他接下来的等待时间里,不再觉得是那般的枯燥乏味。

转眼又是七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七月初一,陈云泰的奏报终于送到了京城。

现如今是太子监国,但他只能处理国内庶务,这种牵涉“国际关系”的大事,还是直接呈送皇帝。

行宫之内,批复完了奏本,堂堂大明的皇帝,此时穿着朴素的袍服,正挥舞锄头翻着土地。

为方便干活儿,朱咸铭把袍子下摆扎道腰带上,便显得稍微干练了一些。

这片地不大,最多只有半亩,但要完成耕作也不简单,对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尤为如此。

在土地之外,则是建有一处凉亭,数十名宫女太监,拿着各种物件等候在外,一个个低着头不发一言。

而在凉亭之中,则安放有两张摇椅,杨清音躺在其中一张椅子上,旁边有女官给他扇着风。

“我说…….可以了,过来歇歇吧,小心中暑!”杨清音忍不住喊话。

夏天确实容易中暑,但今天日头不烈,所以也不是那么的热。

又连续挥舞了几下锄头,朱咸铭这才停了下来,然后便往凉亭方向走去。

在他靠近时,自有宦官拿来毛巾等物,却被朱咸铭挥手赶走了。

走进凉亭,坐到了椅子上,朱咸铭接过宫女递来的酸梅汤,喝下一口后顿无比舒坦。

“这么热天,好好歇着不好?费这力气作甚?”杨清音颇为心疼问道。

“民以食为天,种地还需要理由?”

“那你打算种什么?”

“还没想好……”

“呵呵!”杨清音淡然一笑。

她知道,老头儿就是为了玩儿,毕竟种地他是真没玩儿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朱咸铭念了起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说到最后这一句,朱咸铭看向了杨清音。

二人结发夫妻,一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携手同心走过了三十余年。

“白发谁家翁媪……看来你是嫌我老了!”杨清音笑着说道。

朱咸铭没接这话,刚才他是随口念了这一句,却让他立刻生出了新的想法。

“在这园子里东边,给我建一处茅屋,再在房前挖一条小溪,溪上架桥通往地里,再把这碍眼的凉亭和那些廊道拆了!”

朱咸铭的这番吩咐,等于是把词中景象复原。

他是皇帝,而且是在行宫之内,当然可以率性而为。

“遵旨!”

杨清音也知朱咸铭的心思,于是说道:“何必如此!”

()

面带笑容,朱咸铭高兴得像个孩子,只听他说道:“此间清净,无群臣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欲随心所欲,有何不可?”

朱咸铭这些年有多累,杨清音当然一清二楚。

此番听了皇帝这话,她也就不多说了。

就在此时,一名小宦官进到园内,把一封奏报交给了程英。

然后,程英将其呈送到了朱咸铭面前。

“才说无案牍之劳形,这便来了……看来有些话不能乱说!”

杨清音随即打趣道:“这是你自己选的路,这苦你就老实受着吧!”

朱咸铭哈哈一笑,接过奏报看了起来,然后他的笑容就逐渐消失了。

奏报的内容很长,陈云泰详细介绍了朝鲜的事,朱咸铭是越看越感到生气,一刻钟后他沉着脸收起奏报。

见此情形,杨清音忍不住问道:“何事?西北出事了?”

“朝鲜的事,李家那帮人,有异心!”朱咸铭沉声道。

“我还以为什么大事,朝鲜不过蕞尔小国,有异心敲打也就是了!”杨清音随口说道。

“话是如此,可这些人都干有异心,可见他们是何等狂放!”

“这两年朝鲜进贡,朕对其大为优免,粮食和银子屡屡减半,他们竟毫无感恩之心,当真可恶至极!”

朱咸铭这话听起来问题,但若知即便朝廷减免钱粮后,朝鲜仍得付出三成税赋收入,就不会觉得他有多仁慈了。

没错,驻扎在外东北的安东行都司,朝鲜就是主要供养财源,剩下的才由女真诸部提供。

可以说,当下大明刮外藩油水的手艺,那是真不是一般的生猛。

这样做确实减小了财政压力,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比如西北诸藩国就是被刮太狠,然后一气之下反了朝廷。

“把奏本交给太子,让他细致分析,拿出对策,两日之内报我!”

“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