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9章 惯例和制度  红楼襄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9章 惯例和制度

皇帝要进行人事调整,这一点在京官中不算秘密。

有能力的都在设法奔走,想在此番变动中分得一杯羹,毕竟堂上官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可难得有一次大规模的变动。

截止正月二十五,六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共有有八名堂官(正三品以上)主动致仕。

其中职位高者有四,分别是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

这么多的重要缺口,在位的尚书侍郎们都想争一争,哪怕希望渺茫也愿意去努力。

正常来说,高级官员的任命会走廷推程序,为此内阁已完全做好准备,拿出了初步的讨论方案。

当然,他们给出的建议方案,已经征求了各部院的意见,算是过了一次非正式的廷推,这里也体现出了“奔走”的意义。

这次缺员除各部院堂官,还有地方三司之长官,后者其实也属高级官员之列,以往也会争得头破血流。

除了这件事,当下还有件要紧的要准备,那便是学子们翘首以盼的春闱。

春闱,或者说会试,被称为抡才大典,便绝不是简单组织人考试就行。

前期的准备工作,从去年腊月就在进行,比如准备考场铨选入场官员,里面就细分为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

除此之外,还得选拔京畿及临近数省之生员(即秀才)七百八人,负责具体的誊抄工作。

当然,会试最重要的主考和副主考,到现在都还没有最终确定。

礼部早在正月十一,就为此事就上了题本,只不过被朱景洪留中了,用大白话讲就是已读不回。

此刻摆在朱景洪面前的,是礼部再次上呈的题本,内容还是关于选定主考副主考,对此内阁票拟内容是“请旨”。

这是朱景洪登基后第一次科考,其意义自是非同寻常,所以主副考官由皇帝选定,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按照惯例,主考官由内阁大臣担任,副考官则从翰林院及科部官员选拔,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人。

收起题本,朱景洪递给一旁的余海,吩咐道:“继续留中!”

虽然诧异,但余海仍是应道:“是!”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初一,这一天是举行大朝会的日子。

大朝会是在奉天门外举行,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相关议事内容早已由礼部拟好。

有关春闱的题本两次被留中,礼部这次干脆把主副考官人选列为议事内容之一,他们也确实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二月初九会试开始,眼下还只剩八天,考官人选都还没定下,确实是很离谱的事。

晨正初刻(早上八点),朱景洪于奉天门外升座,接受朝臣参拜后朝会开始。

可没等既定议事开始,朱景洪便命余海宣旨。

未经内阁提奏,直接下达旨意,这便是所谓的中旨。

平日皇帝的口谕、敕命,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中旨”,只不过涉及事小所以影响不大,官员们也不会有啥意见。

可眼下余海宣读的旨意,是关于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左都御史的人选,乃是一等一的朝廷大事,这就让现场官员们不太舒服了。

制书前面说了一大堆,最终落在了郑显林、何顾谨、王培安三人身上,有缺的四位高官他们就占了三个。

“钦此!”

余海念完了旨意,随即退后了两步,而下方官员已有骚动声。

明明已经在走廷推程序,可皇帝一次性任命三位高官,这确实让大多数官员很不满。

可即使不满,这些官员们也没人出来反对,因为谁都知道那很可能是找死。

从世祖以来,皇权一步步的集中,这真不是说说而已,何况眼下还是朱景洪这样的皇帝。

或许送死有些严重了,但皇帝对把犯官送往南洋去开荒这种事,就显得非常有兴趣而且很迫切。

在御史和鸿胪寺官员弹压下,现场骚动很快被压了下去,迅速恢复了秩序井然之态。

“臣等领旨,叩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任命的三人,此刻出班来到了御道上,向着丹陛上的皇帝行了大礼。

直接被皇帝下旨提拔,虽然会被同僚们诟病,但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三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这三人起身后,便各自返回了班列中,尤其郑何二人心怒放,而王培安则一脸坦然。

“开始议事!”朱景洪纷纷道。

然后议事程序开始,首先是礼部一位郎中出班,进陈有关拟定主副考官之事。

“春闱乃国家至重之事,主副考官当慎之又慎……”

听到这话,礼部众官皆感无语,您若真是非常之重视,又岂会连续两次留中奏本他们又何必被逼得到大朝会时来说。

“依照惯例,主考官需四人,今日既然礼部问起,那朕就直接定下了!”

“内阁首辅赵、次辅,吏部尚书,左都御史!”

“诸卿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众臣当然觉得荒唐,因为这大大的坏了规矩。

这一方世界的惯例,历年科考四名主考官,都是三位内阁大臣和礼部尚书,若阁臣有缺则补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至于吏部尚书,因其权重终大明一朝,基本没担任过几次主考官,而左都御史则是闻所未闻。

同时这里还牵扯到另一个惯例,即副考官必须二甲及以上进士,主考官必须有翰林院庶吉士履历。

郑显林当年虽是二甲,但排名比较靠后所以未入翰林院,至于王培安则是举人入仕,就更加不符合惯例了。

现场沉默着,朱景洪盯着下方乌泱泱的人,等待着有人跳出来谏言,他也知道自己这次确实玩儿得大。

新皇继位任人唯亲,这个大家能够理解,可如果要打破官场成例,那大家伙儿就不太情愿了,尤其是那些享受惯例红利的人。

可是,朱景洪毕竟不是寻常帝王,有人挑战他也完全无惧。

当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亲自冲锋,毕竟这次人事调整后,六部之中便有他的“嫡系”,冲锋陷阵的事就该这些人干了。

等了一会儿,就当朱景洪以为,事情可以轻松办成时,一道洪亮的声音在现场响起。

“臣兵科给事中方承俊启奏!”

朱景洪笑了,而后动了动手指,余海方喊道:“准御前进奏!”

于是,这位曾经的二甲第四名,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现任兵科给事中方承俊,手持笏板出班来到了丹陛之下。

跪拜之后,方承俊道:“启奏陛下,依朝廷制度,春闱主考官,当以内阁大学士,及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堂官依次用之,且主考官必有翰林院庶吉士经历……”

“今陛下任郑显林、王培安为主考,臣深以为不妥,如此安排引起朝臣妄议事小,然不遵制度而损朝廷威仪则事大!”

“伏望陛下三思,慎重处之,以安天下!”

面对这番进言,朱景洪正在思索之时,又有三人出来附议,这可不是太好的风向。

好在这两年,朱景洪自从做了太子,朱咸铭就在给他铺路,京官之中也少不了他的拥趸。

这时又有一人出班,得到允许后出言驳斥道:“陛下为天下万民万物之主,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尔等沽名钓誉而失臣之本分,巧言令色而不敬君父,实乃大奸似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