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
回到大内,赵煦立刻就被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带到了保慈宫的寝殿。
“六哥是怎知道衙前役的事情的?”向太后待赵煦坐下来后,就拉着他的手问道。
太皇太后也看了过来。
赵煦早有准备,他微笑着道:“儿只是将父皇曾经的教诲全部记下来了而已!”
然后他就‘兴奋’的看着向太后:“母后,儿今天在两位元老面前表现如何?”
向太后顿时就看着太皇太后,道:“娘娘,我说了吧,这定是大行皇帝的嘱托,您还不信!”
太皇太后顿时吁出一口气。
她和向太后别的不担心,担心的就是有人在私底下教坏了官家!
若是那样,不仅仅危险,而且还是对她和向太后的直接挑衅!
官家,是她的孙子,向太后的儿子。
除了她们两个,其他任何人,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和官家讲朝政、国事。
无论他们本意如何,都是藐视两宫,包藏祸心。
“不然富韩公死后,耆英会就不会停办那么多年!”
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孙子,她百年后也必可得青史称颂!
大宋的太任!
比起那天司马光在她面前称颂她是女中尧舜。
必然入朝为宰执,辅佐少主执政。
太皇太后终于放心。
老臣出马,四朝元老入殿,当殿斥责。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亦是祖宗之法,大小相制也!”
这孩子居然是这样的吗?
“倒是子华当年,首倡乡户五则法,仁庙亦以为善!”
“现在,司马光举荐文彦博重新入朝,担任平章军国重事,地位在宰相之上……可文彦博当时已经八十岁了,史书上说他在这个时候,每天都需要禅坐、冥想……甚至开始需要人搀扶……所以文彦博几乎不可能阻碍司马光的施政!”
不仅仅是因为文彦博的地位身份资历。
也因为,文彦博背后站着的是两宫。
“早晚晨昏,皆在心中默念一遍……”
赵煦睁着一双孩子特有的清澈眼睛,满脸认真的道:“此乃圣人教诲也!”
“只能是吕公著这样老于政务之人的安排!”
抬高文彦博的地位,恐怕,是为了制衡和约束……
身体上不可能,精神上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有此佳儿,更复何求?
太皇太后也无比满意,看着赵煦的神色,充满了赞赏。
赵煦此时脑海中回忆起了在现代时,他的老师在和他一起研究元祐时代的文献,谈到了司马光举荐文彦博入朝,担任高于宰相之上的平章军国重事一职时,那位研究了一辈子宋史的老教授说的话。
文彦博-韩绛-先帝免役法可以!
只是换个名字而已,多大的事情?
这个官职,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行皇帝的谋略和设置。
现在,进拜文潞公为平章军国重事,就是要将其地位抬到宰相之上。
于是,韩绛拱手拜道:“太师不愧是四朝元老,简在四代官家圣心之中!”
文彦博的老脸,一下子就变得红润起来。
“方才殿中,少主待太师,几如成王待周公一般,也是叫某艳羡不已!”
在文彦博的训斥面前,他们只能低头认错。
高氏不说与国同休吧,起码,再富贵一百年没有问题!
无论司马光、吕公著,还是蔡确、章惇、李清臣……
文彦博文潞公,平章军国重事?
文潞公已经八十岁了,早就致仕了!
大行皇帝却叮嘱六哥,要在他入朝后,将他留在朝堂,还要进拜‘平章军国重事’。
“为什么?”
文彦博和韩绛步出内东门。
“治平中,又首先在大行皇帝御前,倡议变动役法,以助役钱活民……”
赵煦却继续说道:“父皇升暇后,太母和母后的叮嘱、教诲,儿同样不敢或忘依旧熟记于心……”
文彦博捋了捋发白的胡须,终于道:“子华言重了,老夫不过是年纪大,少主和大行皇帝敬重老臣而已……”
“更能进一步赢得宣仁太后的信任!”
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孙子。
嘶……
现在,赵煦开始期待,司马光回京后,面对韩绛和文彦博免役法的展开时,会如何应对?
是坚持到底,誓与恶法作斗争?
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做没有这个事情?
最妙的是……适才在殿中赵煦已经通过语言暗示了文彦博和韩绛。
往后,只要有什么事情,两宫觉得棘手了,不好处置了,或者朝堂上的宰执做事有了问题,两宫不好直接斥责了。
“来日,某八十岁之时,若能如太师一般,死可含笑也!”
虽然两宫没有说话,但都从对方眼睛中读出了这两个名字。
因为,司马光、吕公著,是大行皇帝点名的少主师保。
小官家才八岁,素来纯孝、纯良,不会骗人。
两人都想起了些什么。
思路只要打开,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变通的办法。
他已经打断了关键的衔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