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
两宫下发的文书,很快就送进了御史台。
御史中丞李常循例命人誊抄,然后送到了各位侍御史、监察御史,并抄送了一份去谏院给龙图阁待制兼知谏院赵彦若。
做完这些事情,李常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位御史中丞上任以来,就对御史台秉持无为而治的原则。
新党御史、旧党御史们,随便怎么闹。
只要不搞到他头上,他就装作不知道。
他只偶尔出手,弹劾一下大臣,完成自己的kpi,剩余时间都在御史台看书。
闲暇时间,他不是跟张方平一起在金明池钓鱼,就是跟着文彦博去玉津园里游览、唱和。
完全一副——老夫心向田园风光,就等着致仕的做派。
但其实,李常却根本不想退休。
因他的这个表率,如今的庐州白石庵李氏公房,是全天下最大的公共藏书地。
“没有开封府僧录司的口供,也没有那惠信僧的供词!”
就像他年轻的时候,立志要帮家乡修好木兰坡,于是,不断为之奔走、出谋划策、游说朝野。
现在,他又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并将为此不断努力。
要亲自督促蔡京,宜当以德教感化上下!
想着这些事情,刘挚内心就越发浮躁。
而且记忆里特别好,也特别能记仇。
据说,两宫和天子,看了傅尧俞的奏疏后震怒不已。
“在下听说,李公择一直想和张节度一起,参与《元祐字典》一事,更曾有意著书,收集皇佑以来,天下士大夫理财之术及天下官员经算之道……”王觌说道:“李公择既起了此念,又如何肯得罪人?”
对这些事情他是无比熟悉也无比清楚的。
“有生之年,吾定要如蔡持正一般,以宰相之尊,回乡风光一次!”
刘挚送王觌出了门,回头看向那些送来的奏疏、公文。
“这李公择,自任为御史中丞以来,竟对朝中奸臣,无一弹劾!”他愤愤不平的和来见他的王觌埋怨起来:“前有三旨相公,现在难道要出一个诺诺中司?”
这样,他蔡京能吏的形象,就会在官家心中树立起来。
蔡京此时正在府衙后院,喝着刚刚煮好的茶汤,嘴角带着笑容。
毕竟,天子都责罚过了,再揪着不放,就是觉得自己比天子还要英明神武!
三个侍御史,有两个新党。
对此蔡京表示:陛下,请再多训斥臣几句!
这是官场的规则,也是宰相该有的体面。
还说明日要召见蔡京,重重训斥一番。
他拿起来,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就皱起眉头:“不对……不对……”
但没有关系,明天之后,整个天下都会知道他蔡京将被当今官家‘狠狠训斥’。
回乡为官。
元丰之后,一般罪犯不再流放他乡,只在本地本乡服劳役。
当今天子虽然年幼,却不是那等幼稚少主。
想着这些事情,刘挚就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想混进《元祐字典》的编纂小组。
他相信,自己必然成功,也一定成功!
注:神宗时期,以慎刑思想为主。
他很清楚,大宋制度,一罪不二罚。
王觌知道刘挚为何如此不满。
此外,官家据说也参与了这个事情。
蔡确现在虽然已经辞相,但只要他还没有陛辞离京,那么都堂就不会除授新的执政。
宰相出知,当然需要风风光光。
这已经成为他的执念、追求、理想、目标。
将家族藏书全部捐出,任由士大夫百姓借读。
王觌摇了摇头:“蔡持正一日没有陛辞,司马公就一日难入都堂!”
如此一来,大家岂不是白高兴了?
王觌轻声道:“李公择此人,素来以著书为愿!”
所以,必须要有人入京迎接,而且按照传统还得是福建转运使等人亲自入京迎接。
不然,外人可能会以为这个宰相是被贬出京。
非但不弹劾都堂上的奸臣小人,就连御史台里的那些小人,他也待之如常。
汴京交子所,也在开封府府衙一带,军器监的弓弩院,也在这宣化坊中。
所以,都堂上现在形成了韩绛独相的局面——虽然他拜相以来,一直是事实上的独相。
但这个命令,却被门下省给事中陆佃驳回。
借口自己誊抄的公文有些模糊,想借赵彦若的看一看。
其中就包括了苏轼、苏辙、范祖禹、范纯仁,甚至就连司马光、王安石都曾光顾过,也都曾捐献了带去的书籍。
两人说话间,就有着官吏将誊抄好的公文、奏疏,送了进来。
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去借阅。
这倒是事实,他刘莘老就是靠着清廉为官的。
终于,木兰坡工成!而他蔡京也借此机会,直接成为了先帝信重的年轻大臣。
刘挚舔了舔舌头!
这可是大案!
他想起了,他现在已经知晓的那些事情。那些从宫里面传来的消息。
“蔡持正何日离京?”刘挚问道。
陆佃驳回的理由很简单——先帝曾推恩,德音以流人离去乡邑,或疾死于道,而护送禁卒常失教习,且有往来之劳费,故放免除杀人等重罪之外应流者,只加决刺,随所在配军劳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