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不可治罪
两宫在考虑片刻后,就同意了章楶的任命。
但在任命前,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章楶如今身居何职?”
韩绛答道:“奏知慈圣,章楶如今权知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这个事情,是他亲自办的。
如此想着,韩绛忍不住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位端坐在御座上的少年官家。
“当初官家派人暗示老夫,恐怕就已有要大用章楶的想法了……”
“只是,章楶怎入的官家青眼?”
这可真是个问题!
章楶此人,每次入京,都是匆匆而来,然后匆匆而去。
而且,这个人年纪很大了。
最典型的就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于是,请大秦赴死!
众人正想着,就听太皇太后道:“此事,却是需与诸位髃臣商议……”
张璪拜道:“北使陛见之时,自当恭献御前!”
“在刘挚之后,又有一位御史,名曰王岩叟者,上书言及先帝德政,言语之间,颇有不敬之意,就连六哥看了,也说——此大臣,僭越御史本职非议先帝德政……且有与刘挚首尾呼应,结党以裹胁国政之嫌疑!!”
“罪刘挚、王岩叟事小,坏祖宗之政事大!”
今天去医院复查了,所以回来的晚了些。
尤其是在大局已定,结局无法更改的时候,出来做好人。
可韩绛却已经抢在他之前,持芴拜道:“老臣惶恐,乞两宫慈圣,降下王岩叟之文字!”
于是,出言道:“太母,朕以为,吕执政所言不错……”
还用文字渲染,当今天下治安败坏的情形。
“却是有个事情,需要与诸位髃臣商议……”太皇太后不动声色的道:“前些时日,殿中侍御史刘挚弹劾开封府的事情,诸位髃臣应该听说过了吧?”
他更想告诉那位皇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汴京城问朕!
群臣连连称贺,都觉得,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宋辽继续和平百年不是梦。
吕公著接过了弹章副本。
说着,他就横了一眼韩绛。
其他宰执的神色,在这个时候都变得玩味起来。
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就剩下一个惠信僧的处置问题了。
老身的侄子,仅仅是去熙河路当个管钱粮的官,你们就上跳下蹿,搞得天都要榻了,仿佛大宋就要因为高公纪而亡国了。
别把人逼紧了!
要给人活路!
如此想着,赵煦就继续道:“此外,太母、母后,朕还觉得,无论如何,都得给这两位大臣,一个当殿自辩的机会!”
注:刘挚这个人,就是个会喊口号的清流。
刘挚和王岩叟结党?
他有些激动,来不及多想,就要起身解释。
在一个孝子面前,对他的父亲生平引以为傲的事情,大加指责、贬低。
太皇太后这才稍稍消了些怒气。
太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说道:“诸位髃臣留步!”
吕公著的脑子,顿时嗡嗡嗡的响了起来。
元祐二年,天下大辟一万两千!
五六倍疯涨的死刑犯!
放在封建社会,这是什么样的冲击?
盗贼泛滥,强盗遍地,就是始于此。
至少,不要让他真的被宰执、两宫一致认定是——在欺瞒、误导两宫慈圣。
御史、谏官的口水,都喷到了天子脸上,也不是一次两次。
吕大防入京后,也一直在称赞章楶,逢人就夸——章质夫社稷之臣,天下经济之才也!
有宋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没有过先例!
吕公著听着,立刻出列,再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右相所言缪矣!”
说着,这位太皇太后拍了拍手。
吕公著没办法见死不救。
四位宰执,拿着弹章,重新坐下来,开始翻阅。
声音虽然轻,也宛如雷霆一样,震动着整个殿堂。
错非元祐的混乱,只持续了数年,到了范纯仁、吕大防主政后就慢慢调整恢复了过来,赵煦亲政后更是拨乱反正。
两宫闻之,都是开心不已。
吕公著还在哀叹,韩绛已经站起身来,拜道:“启奏两宫慈圣、陛下……老臣观监察御史王岩叟文字,窃见其用词诽谤先帝,暗讽国家大政,非议朝廷大略……非人臣所可以为之!”
群臣楞了一下。
因为大宋御史们,在弹劾大臣的时候,就是这么的跳脱。
可,泥菩萨也有火气!
刘挚、王岩叟的弹章,他已经看过了。
东府宰执,奏事既毕,正要告退。
这样的话,刘挚恐怕就得去岭南了。
哪里能不给别人一个当殿自辩的机会就将别人贬官?
可是,刘挚却是司马光一再推荐的大臣,也是他吕公著举荐的大臣。
因为,当法律不再宽容对首犯、从犯一视同仁,全体处死后。
还真的可能和太皇太后所言一般,是在妄图以文字窥探两宫的心思,甚至可能还有些轻慢的嫌疑。
赵煦当然是很愿意做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
社会上有活力的人士,一旦犯罪,就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刘挚的第一本弹章,哪怕是吕公著也不得不承认,刘挚的问题大的很。
让他们有足够的胆量去咬人、攻击人。
为什么?
因为他的第二本弹章,证明他的第一本弹章,居心不良。
说错了也没关系!
仁庙、英庙的时候,御史谏官们,甚至可以在君前滔滔不绝的说话。
她现在对外朝的士大夫文臣,已经有了些意见了。
文字虽然看似有道理。
原因是,琐事太多,两宫忙不过来,索性将一部分不太重要的人事任免之权,下放中书。
调查结果出来后,两宫命下御史台讨论对惠信僧的处置。
而且在历史上,深罪过主角。
则让人以为,此事到此为止。
吕公著上奏,请以登闻鼓院、检院阙官注授之权归于中书。
哪怕韩绛知道,吕公著说的有道理。
她是谁?
大宋的女中尧舜,未来的太似啊!
赵煦更是问道:“朕那辽国皇弟之书何在?”
赵煦见着,感觉火候也差不多了。
一时间,殿上群臣人人屏息凝神。
“御史者,天子之口舌也!”
可每一句都在说——先帝的这个政策大错特错。
问题很大!非常大!
向太后也帮着劝道:“娘娘,吕执政所言,确实老成谋国,望娘娘三思!”
太皇太后却在和向太后商量片刻后,做出了决定:“若诸位髃臣,没有意见,便如官家所命吧!”
“今以口舌下狱,臣恐将来,御史谏官不敢言事!”
为什么?
谁不知道,当今官家乃是天下第一孝子?
“唯!”宰执们自然没有意见。
一直侍奉在帷幕中的粱惟简,便带着已经誊录好的御史弹章,走出帷幕,分发给了在场的东府宰执。
这就是为何,历代赵官家们,会耐心的招安那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领袖,给他们官做的原因。
然后,又废掉了王安石的慎刑政策。
先帝虽然乾坤独断,可对御史、谏官也很尊重。
“以老臣愚见,当下大理寺!”
“乞慈圣明察!”
皇帝提议的帅臣人选,只要这个人不是名声烂到一定程度,或者能力差到天下皆知的地步。
只是弹劾大臣而已,又不是劝谏天子或者弹劾宗室外戚。
门下侍郎张璪则报告了,辽国贺登宝位使,林牙、崇议军节度使耶律白,副使朝议大夫、守崇禄少卿充史馆修撰牛温儒等,携辽国国主贺礼来贺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