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2.第287章 贬官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7章 贬官

随着御史谏官们群情激愤。

两宫在帷幕中商议了一番,然后由向太后询问赵煦:“六哥觉得,该如何处置?”

赵煦看向殿中,想了想,就问道:“诸位髃臣,大臣孩视于朕、轻慢两宫、诽谤先帝德政、结党……”

“该当何罪?又该如何处置?”

霎时,整个垂拱殿都陷入了寂静。

每个人都知道答案——死罪!

但没有人愿意说出来。

毕竟,如今可不是赵煦上上辈子绍圣时代,新旧两党已经完全撕破脸。

朝中的新党大臣,只恨不得将旧党统统处死。

章惇更是力主要鞭尸司马光、吕公著!

还得赵煦拉偏架,劝住报仇心切的新党大臣。

可他们终究也是皇帝的鹰犬。

也譬如现在的御史中丞李常,是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亲舅舅。

他以后的青史评价怎么办?

赵煦终于说话了:“奈何证据确凿,法度如此!”

李常一开口,赵彦若立刻跟上,拜道:“陛下,刘挚、王岩叟之罪,罪不至死!”

于是,赵彦若被褫夺一切官职,提举灵寿观,青州居住。

因为这些人最好欺负。

这个先例绝不能破。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并没有当场说话。

儿女亲家,也给老身塞进了台院?!

“朕就姑且相信,刘挚、王岩叟,确无孩视朕、窥探两宫慈圣,图谋不轨之意!”

韩绛的求情加上吕公著的担保和求情,让帷幕中的两宫,终于动容。

王岩叟如蒙大赦,连忙再拜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探事司说,他和刑恕一直往来密切。

赵煦看着刘挚的样子,想起了上上辈子,在此人的指示下,章惇被贬,不许陛辞,黯然离京,甚至被其故意调来调去折磨的往事。

“乞两宫慈圣、陛下明察,从轻发落!”

简单的来说,他们就是负责替皇帝咬人的。

至于那些利益受损严重的人?

可同衙为官,就很容易让人结党了。

看看这两个人吧!

刘挚结党、孩视天子、窥探两宫,都已经证据确凿了,赵彦若还在袒护,还在想办法营救!

毕竟,这可是一位宰相和一位未来的宰相的恳求和担保。

他清楚,现在大抵只有韩绛能救刘挚、王岩叟了。

李常倒是没有什么负担,出列就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当贬偏远军州编管居住,并不得令其签署本州(军)公事!”

赵煦就在心中骂道:“好死!”

压根没有人在乎,也不会有人关心。

“不如,再派人去问问文太师、张节度、孙学士还有司马公的意见?”

姻亲同朝为官,还算合理。

所以,这个事情再去请教司马光,司马光会怎么说?

他会大义灭亲?

搞得赵仁恕一案,拖延一年多,都没有结果。

他也打算如法炮制,让刘挚也尝一尝颠沛流离之苦!

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太皇太后的叔父高遵惠如今似乎在吏部左选担任员外郎。

韩绛回头看了一眼吕公著,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持芴出列拜道:“臣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朝不杀言官!”

所以,赵煦点赵彦若的名,就是试探。

而赵煦只需要让两宫看到赵彦若的嘴脸就可以了。

况且,若在他任上,开了杀士大夫,还是言官的先例。

“官家,不必去咨询各位元老了……”太皇太后直接说道:“老身和太后已经有主意了!”

若真是忠臣、能吏也就罢了。

可私下里好多人交情还不错,甚至是儿女亲家。

必须给他们面子。

赵煦问了一圈后,就回过头去,和两宫商议起来。

“然而,此二大臣,公然承认结党,越职言事、诽谤宰执、非议国家大政……”

如今,赵煦得了机会,自然要给这对姻亲上上强度!

此事发生的时候,赵煦已经长大,所以他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记得当时刘挚在御前抵赖的嘴脸——彦若笃学有纯德(他只是个书呆子),虽出于一时迫切妄作(救子心切,乃是父子子爱),难深责之!

那个时候赵煦,就差点没忍住就要发作,只是顾忌着太皇太后才强行忍着。

这就很好办了,暗示一下刑恕,刑恕就会告诉高遵惠。

继续询问其他大臣的处置意见。

所以,别看新党、旧党骂的欢。

他们之间的矛盾,只能算是理念之争。

这样想着,向太后就让石得一将刘挚、赵彦若是儿女亲家的事情,去告诉赵煦。

“姑念其为官清正,罢其监察御史,夺一官,贬为下州知县,依旧许殿前陛辞!”

他是宰相!

更不要说是御史!

御史中丞李常,在犹豫片刻后,选择出列持芴劝道:“陛下,祖宗以来从未有杀御史言官……”

吕公著见状,悄悄拉了拉韩绛的衣袖。

就算加税加到让这些人破产,官府也不会有半点表示。

譬如当年王安石和吴充就同朝为官。

政治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协调、妥协与交易。

他也根本没有要真的处死刘挚、王岩叟的心思。

可刘挚却也只能在片刻后低下头头颅:“罪臣领旨,谢恩!”

他们在这种事情上的屁股,也是坐在一起的。

等于不给他任何权力!

已经和流放没有区别了!

向太后却是沉下脸去,她将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问道:“本宫记得,祖宗制度,兄弟、父子、昆仲不可同朝为官……为何赵彦若、刘挚身为儿女亲家,却可同在台院?”

而且,他们也说的有道理——祖宗不曾杀言官。

文臣士大夫互相联姻,彼此关系盘根错节。

这在大宋很寻常。

“此二大臣的本心还是好的……还是忠心的……”

而刘挚也在台谏攻击下,被迫辞相。

而即刻出京,不得陛辞,不仅仅是不给体面,还是在告诉天下人——这个人深罪于我!

他饶有兴致的问道:“李中丞、赵谏院……两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