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有罪人小吏赵宣,因为涉及吴安持、文及甫舞弊案,曾被特旨永不录用。
章惇诧异了一声,就将之收到了袖子里。
同时,也已经通风透气了一个月。
故此,只是走一下流程。
他们也不意外。
写完后,司马光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犯忌讳、错字后,就让司马康誊抄了一遍,然后亲笔画押。
所以,外廷是管不到的。
而且,皇室大内用度,既不是走国库的左藏、右藏。
这是不遵先帝旨意,更是亵渎朝廷法度。
甚至拖着病体,不断请求入对。
所以,需要和家人妻子儿女告别。
倒不是不想拉一把吕嘉问,实在是拉不了这个吕家的‘家贼’。
哪怕是高官贵族,出门这么远,若身体不行,或者运气不好也可能是永别。
但吕嘉问却让这个小吏改了名字,然后用为光禄寺的官吏。
万一运气好,三步都能一次实现,就更是美哉!
仁庙、英庙,就经常上大臣们的这个当。
章惇等人再拜,表一下决心,然后赵煦和两宫慰勉一番,几人就可以退下去,准备出发了。
吕嘉问却自作聪明,给人改了名字,收用到光禄寺。
这个家伙,连市易法都想的出来!
以后,这庆寿宫的维持费用,将会大增!
每到夏秋,防虫防蚁的费用,更会猛增。
说事情,一般都是先进三步,然后退一步,或者两步,这样最后至少能进一步。
到时候,浪费的也就是这三十万贯。
因狄咏等将南下,特诏:诸军今后有移防者,每日特给口粮,将校日三升,士卒给两升。
但,这都是小钱。
朝中的决策,也已经定下来。
于是,司马光再次提笔,开始写上书。
何况他从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阻止大军南下——五千人,费加起来也就三十万贯。
监察御史孙升,上书弹劾朝散大夫、光禄勋吕嘉问。
权知开封府蔡京上奏:奉旨意,开封府复置县尉、弓手等,乞府界诸县应系捕盗文武官吏并应干捕人员,并隶本府及府界公事同其管辖,乞赏罚并委本府一面施行。
现在被人抓到把柄了。
市易法,确实是吕嘉问的主意,现在被罢废了,他自然要受到影响。
因为是赵煦的直领之地,赵煦当殿做出裁决:从之,命开封府并府界公事,在招募县尉、弓手时,须当考核,县尉当知刑统,并七日一教弓手。
他是无法改变现状的。
并没有阵图——全是文字。
走在其中,可谓是心旷神怡,让赵煦非常喜欢。
“诸公……”
对大内而言,这样做,自然是有代价的。
一共举出吕嘉问两条罪证,第一是:市易法吕嘉问首倡,祸国殃民,不可久留朝廷。
所谓陛辞,早已是礼仪性的程序。
而是阻止战争,至少是大规模的战争!
这一次,他写的很认真,篇幅很长,投入了很大的感情。
特别是章惇,他还得去和都堂宰执作别——以后,就得指望这些宰执人物,能在都堂上给他多说好话、多给政策了。
而司马光相信,当即天子圣明,必可知晓他的良苦用心。
……
前后用时加起来不过一刻钟。
章惇和狄咏的任命都已经下达了。
章惇等人陛辞出宫。
司马光之所以,如此锲而不舍的坚持上书。
那个赵宣明明都已经有了旨意——永不录用。
其实,就是在以进为退——这是嘉佑老臣的习惯了。
在这个时候,天子身边的内臣冯景,却带着一本本小册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而是汴京店宅务收的房租以及在京诸场、作坊的利润、商品供给。
司马光,失望的从自己儿子司马康手中接过那宫中送来的不许陛见手诏。
送走章惇等人,赵煦陪着两宫,来到了大内的庆寿宫。
随手诏而来的,还有天子赐下的一张所谓的预算书。
司马光知道的。
司马光看完,叹息一声。
“三十万零九千贯……”
只是,他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只写了一会,就有些力不从心,无奈何只能让其子司马康代为执笔,他口述而写。
嗯,从今天开始,先把八月份的月票加更40章还完。
然后再还昨天以及前几天的欠更。
我记得清楚的,昨天是3章,前几天每天一章,一共4章,加起来七章,尽量争取在两个月内,也就是十一月内还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