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82.第456章 新的问题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司马光深得其信任。

所以,司马光去世后,泰半的宰执,都是从和司马光关系亲密的人里选拔。

连苏辙都因此沾光,混了一个宰相。

如今,她自也不会亏待韩绛这样的‘忠贞老臣’。

韩绛持芴谢恩:“太皇太后信重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只是,老臣不止是治家不严,用人不当,就连所行法令,也多有疏漏……”

这才是他真正要说的事情。

也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在。

过去这一年来,役法检讨持续进行,可是在检讨和实践过程中,却冒出来太多太多问题。

青苗法也是同理。

越实践,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若韩绛能年轻十岁,那他肯定死也不会将这些问题捅出来。

说不定还会千方百计的粉饰、掩盖问题。

可他马上就要致仕了。

一旦他致仕,那些被他掩盖的问题,立刻就会爆发出来。

指望继任者给他收拾烂摊子?

想什么呢!

韩绛当了几十年的官,他可太清楚他的同僚们是个什么样子的?

指望他们给自己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想都别想。

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当然,还有一个影响韩绛做出这个决定的因素。

那就是探事司和汴京新报的存在。

汴京新报连汴京城里的物价,都能追踪统计出来。

他们会不知道,那些发生在厢坊、闾里的事情?

帷幕中的两宫,却是忍不住的坐直了身体。

“相公,役法检讨和青苗法修改,不是一直都说妥帖吗?”太皇太后问道。

韩绛持芴而拜:“此乃臣之罪也。”

“役法自检讨以来,奉旨以三等户以下,减免所纳免役/免行钱,三等户减半,一等、二等如常。”

“诸般条令,自在开封府各县、镇实施以来,三等户以下,皆曰:慈圣恩德,天子圣明……”

“便是三等户,也都受优遇,常有感恩之心。”

“然而,情弊却也在不断出现。”

说着,韩绛就向赵煦还有两宫,介绍起新的役法条例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雇人服役上,汴京物价高,人工也高。

好多衙前转运的工作,都得大价钱雇人。

过去,因为有保甲法,所以地方官可以靠着白嫖保甲户的劳动力来节约支出。

像是修缮水利啊、修路啊等等。

过去就都是地方征发保甲户,打着训练、校阅的旗号,让保甲户们自带干粮的帮着干活。

譬如先帝修汴京城,就有着大量保甲户参与其中。

而现在,保甲法罢废,地方官一下子也没有了免费的白嫖劳动力,只能自己拿免役钱来雇人。

可汴京城的工价过高——在汴京城,一个青壮一天工钱至少一百钱。

开封府内,工钱起码也要七八十钱一天。

这就让官府能雇的人开始减少,很多事情都开始缺钱去做。

若只是如此,那也罢了。

关键还在担保方面。

官府雇人做事,都是要有人担保的。

谁呢?

形势户!

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和担保。

这就使得,在很多地方,地方势力开始膨胀。

因为他们通过提供抵押、担保,将那些给官府服役的人,纳入了他们自己的手下。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长此以往,这些形势户未尝不会向着魏晋南北朝的门阀世家演变。

总之,麻烦多多。

青苗法那边,情况也差不多。

像是新的便民低息贷款,在废黜了过去青苗法的考核业绩需求后。

常平官们都已经躺平了。

百姓借贷,爱借不借,反正又不干考绩。

过去的常平仓法是怎么败坏的,现在的便民低息贷款,也在向着常平仓法的方向狂奔。

更要命的是,因为免役法的新条例,给了地方形势户们很大的机会。

这些家伙,趁机利用自己掌握和构建的网络,开始当起了耗子。

常平仓里的便民低息贷款本金,被这些人借走。

他们回头,就把这些钱,放给外面的百姓。

利息三成、四成,九出十三归。

就这,还是在开封府!

有无数眼睛盯着的地方,若到了地方上,根本无法想象,便民低息贷款会被官僚们玩成什么样?

当然了,这些新条例,也不全是问题。

至少,新的役法,降低了三等户和三等户以下的百姓负担。

仅仅是在开封府,就惠及了百万以上的人口。

而便民低息贷款,在汴京城里,更是所向睥睨。

如今已经超越了各大质库,成为了有口皆碑,童叟无欺的一桩买卖!

是的!

这确实是一桩买卖!

年息两分的商业经营贷款,哪怕放在现代,都有无数人打破头想要。

何况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呢?

要不是赵煦插手过一番,规定了新的便民低息贷款,最高每户只能贷一百贯,且还需要抵押物。

恐怕,现在的开封府的常平仓里的羊毛都要被人薅光了。

靠着这个便民低息贷款,汴京城内的小手工业、小作坊以及小商贾群体,蓬勃发展。

但,只要出了汴京城。

就是另外一个景象。

便民低息贷款,要嘛趴在府库里等着腐烂,要么流入了地方形势户手里。

这些中间商拿着两分年息的官府贷款,转手放给农民,赚取超过一倍以上的利润。

没办法!

这就是现在的大宋现状。

出了汴京城,哪怕是开封府境内的广大农村,也是人均胎教肄业。

百姓被困在土地上,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连汴京城都没有来过。

感冒还没有好利索,头晕乎乎的,喉咙也疼。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