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4章 赵煦对章惇的信任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煦要是不给他造势,恐怕廷推名单上都不会有他。

“诺!”石得一恭身领命。

……

送走石得一,赵煦揉了揉太阳穴。

“苏颂若进入两府,那么,开封府府界县镇诸公事的人选,就得好好选了。”

苏颂作为老臣,在过去一年多,将开封府诸县镇梳理的井井有条。

为元祐新法的调整和检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离任后,自然最好也选一个熟稔于庶政,熟悉开封府诸县镇的官员。

最好这个人还能和苏颂一样,能压得服下面的那些官吏。

这就有些难办了。

因为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找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苏颂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当绿叶,甘愿默默奉献。

想到这里,赵煦就叫冯景叫到身边,嘱咐道:“冯景啊,替我去一趟吏部,告知王子韶,我要所有曾在开封府诸县镇任职,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的大臣名单,着吏部三日内上奏。”

“诺!”

……

隔日乙未(初五)。

赵煦在贾种民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昭庆坊的绫锦院官署。

如今的绫锦院,已是被赵煦拆的干干净净了。

那些被送去开封府反省的衙内们,一个个都已经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退赃退赔。

随后,赵煦就命贾种民接手了绫锦院。

接着,就是扑买了。

在十天前,绫锦院的扑买已经完成。

有实力的衙内们,都砸下了重金,以平均每张织机五百贯的价格,买下了旧绫锦院的织机。

四百张织机,扑买下来,就是二十万贯!

扑买有效期是三年。

但他们并不亏!

因为,贾种民根据赵煦的指示,对绫锦院的织机,进行配额。

每张被扑买的织机,可以申购三辆太母车。

而只有拥有从绫锦院处扑买到的太母车的人,才能根据太母车的数量,从绫锦院申请采购相应数量的。

换而言之,这卖的不是织机,而是纺的配额。

在当前情况下,熙河的,是垄断在赵煦手中的。

除了赵煦,没有任何人,可以大规模的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扑买就有利可图了。

这才是绫锦院的那些老旧织机,能够高价甩卖出去的缘故。

自然,这种好事,一般是轮不到外人染指的。

基本都是关系户!

不是某位宰执的亲戚,就是某位外戚的女婿、亲家。

但,赵煦还是特意要求贾种民,放了几个旧日绫锦院的织工入场。

如今,出现在赵煦面前的,就是那几个幸运儿。

“草民等顿首百拜,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那几个织工,微微颤颤的在绫锦院的官署门口外,对着端坐在官署内的赵煦,拜手行礼。

“平身!”赵煦端坐于帘中,淡淡的说着。

冯景站在门槛内,充当着他的传声筒,将赵煦的话复述给这些织工。

老实说,这些人也不算织工。

他们应该是作坊主。

在过去绫锦院的体制下,他们就属于对接绫锦院与女工们之间的中间商。

赚的就是差价!

不过,这些人都是经过筛选出来,有技术,懂纺织的人。

赵煦瞧着他们,打量一番后,拿起了贾种民准备好的资料,细细看了一遍。

然后他就问道:“田文实可在?”

“小民在……”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在听到了门槛内的内臣的问话后,立刻高声答了一句。

“汝是帽子田家的?”

田文实微微颤颤的高声回答:“小民确是帽子田家后人。”

“这么说来,还是朕的亲戚呢……”赵煦笑了。

帽子田家和大桶张家,是仁庙时代,汴京城有名的‘宗室女出嫁目的地’。

想当年,田家人得意洋洋的与外人炫耀:见说是家凡十县主,每五千贯买一个!

当年,光是这一家,就有十个县主媳妇。

就是太高调了!

影响太坏了!

仁庙的时候还好。

一般也懒得管他们。

但,赵煦的祖父即位后,看这家人就不爽了。

你什么玩意?

居然公开说‘买县主’?

当我赵家是在卖女儿呢?

朕的脸往哪里搁?

你们这么搞,岂不是显得朕这个赵家天子对宗室很苛刻?

自然开始打压!

如今的帽子田家,已经衰败的不像话,汴京城很多年都没有他们家的声音了,不意如今却遇到了一个。

田文实连忙高声答道:“奏知官家,小民不敢攀附天家!”

意思就是他果然是当年田家买回去的县主所生?

赵煦笑了一声,道:“既是朕的亲戚,汝当勤心用事,莫要辱没了家门!”

在现代留学十年后,赵煦已不再觉得,商贾们买一个县主有什么错?

他甚至这是个好事!

因为,这代表着,资本的觉醒和萌芽。

现代的教科书,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神圣的职业光环,祂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既然这样,资产阶级买个宗室女,非常正常!

商品经济嘛!

“唯!”田文实高声回答。

赵煦听着点点头,然后就和其他三个织工,也做了交流。

基本都是叫一下名字,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是知道他们的。

然后就是勉励一番,叫他们勤于任事,努力钻研技术,不要辜负了赵煦的期待。

这四人自是满口答应根本不知道,一场泼天的富贵,已经降临在他们头上。

只要不傻,抓住机会,迟早必成纺织大鳄!

因为,赵煦根本不相信,那些衙内能兴起什么风浪。

一群过去在这绫锦院内,纯粹靠着家事、背景混吃等死的衙内,有了新技术就能起飞?

谁会信?

古往今来,无数例子都已经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偏偏,在大宋的社会环境下,赵煦暂时只能让利给他们。

不求他们能有什么出息,只求减少阻力,让纺织业能顺利落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