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睡不着了!
陆时拉开车窗帘,
斯德哥尔摩的傍晚便如伦敦的午夜,
寒风凛冽,
静默无声。
这座城市仿佛被冰块填满,一切都变得沉寂而神秘。
陆时的手指节都被冻得发白了,
刷——
他拉上车窗帘,
“真冷。”
旁边的庞加莱附和道:“幸好托翁选择待在酒店,以他七十岁的高龄,肯定受不了这个温度。对了,陆教授,怎么不见萧先生?”
陆时撇撇嘴,
“之前我和老萧联合起来怼了瑞典文学院,他肯定不愿意来触霉头。再说了,蒙森教授也……哼哼……”
总之,萧伯纳溜得很快,或许也有法国人血统。
庞加莱不由得笑,
“说起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陆时沉吟,没有回答。
旁边的罗兰却说道:“陆教授本就和蒙森教授一样,是历史学者。既如此,当然要拿成果说话。”
庞加莱:“……”
小老弟可真敢说。
跟蒙森比成果?
那得多难啊……
要知道,蒙森写《罗马史》时有个梦想,就是以后的罗马历史研究者看他这书就够了,不需要看前人的史料。
敢以此为目标的学者,能没几把刷子?
庞加莱问陆时:“陆教授,你觉得《罗马史》有缺点吗?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待那一系列作品的?”
陆时摊手,
“缺点肯定还是有的。就比如,他只写了罗马共和国,却不写罗马帝国。”
有一本书叫《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于1788年,作家是英国人爱德华·吉本。
这本书从哈德良时代开始写起,与《罗马史》的时间轴非但没有重合,之间甚至还空了150年的间隙。
由此不难看出,《罗马史》确实不全。
当然,也是罗马跨度长所致,
长得离谱。
罗兰说:“这个不算吧?蒙森教授自己说,他认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已经变味了,凯撒是罗马最后的卫道士。这是他不往后写的原因。”
这一点确实,
在《罗马史》第五卷,蒙森写道:
“
那真是一个陈旧的世界了,即使凯撒那般得天独厚的爱国心都无法使它回春。黎明必待黑暗过去始得回返。但凯撒至少在酷热的正午后,带给疲困的地中海人一个尚可忍受的黄昏。
”
史诗感扑面而来。
陆时轻笑,
“蒙森教授笔下的罗马是分裂的,我想,这跟他善于描写战争场面有关。”
罗兰点头道:“《罗马史》最精彩的两部分,分别是汉尼拔战争时期和凯撒时期,着于兵事笔墨极多。但‘分裂’一说从何而来?”
陆时回答:“汉尼拔战争,就以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例,现在普遍认为的英雄是谁?”
罗兰:“大西庇阿?”
庞加莱:“马塞卢斯?”
两人说了两个名字。
陆时“嗯”了声,肯定地说:“他们都是。而且,蒙森也很客观地进行了表述。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他是赞扬罗马元老院的,他笔下的罗马人民充满激情和活力。”
“啊这……”
罗兰反应过来,
“这么说来,蒙森教授写第五卷的时候,画风一转,开始夸赞凯撒、诋毁元老院,有些奇怪啊……”
从人民史观到英雄史观,
态度变化非常大。
也难怪历史学界对《罗马史》存在两种观点:
一、罗马人民和元老院的奋斗史;
二、凯撒传记。
罗兰倒吸了一口凉气,
“陆教授,伱难道觉得是抄……嘶……”
陆时白了他一眼,
“那怎么可能!?”
罗兰尴尬,
“我刚才什么也没说。你们什么也没听见。”
庞加莱插话进来:“史学观点骤变有两种可能。其一,《罗马史》共分五卷,从1854年写到1885年……三十多年,什么事情是不能变的?”
罗兰问:“其二呢?”
庞加莱解释:“第二种可能是个人喜恶。坦白讲,我读第五卷时,感觉蒙森教授对凯撒抱着极深的感情。而且我相信,但凡读过那些文字的,应该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
“……”
“……”
车厢内陷入沉默。
外面传来轻响,是马蹄踩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于空寂中回荡。
罗兰叹气,
“个人喜恶?这样写作还能保持客观吗?”
庞加莱耸耸肩,
“不能。”
说完,他看向陆时,投去询问的目光。
但陆时只是摇了摇头,
他很清楚,在学术上跟蒙森掰扯,属于出力不讨好的行为。
到底要怎么办,还得从长计议。
这时,外面传来马车夫的声音:“先生们,到了。”
三人交了车费,进入酒店。
大堂里冷冷清清,全然看不到科学家的身影,只有两个服务人员杵在那儿,倚靠着身后的墙壁,时不时打个呵欠。
庞加莱看了眼时钟,
“这个时间,大家应该都在餐厅。”
他转向陆时,
“我中午就在这儿吃的。你真应该试试瑞典肉丸,相当不错。”
说完便在前面带路。
奇怪的是,靠近餐厅仍然听不到半点儿喧闹声。
三人疑惑地推开门,
一瞬间,凡尔纳的声音撞入耳中,
“
‘科学家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欲望,这和拿公款去红灯区消费有什么区别?!’
”
陆时:???
这特么……
是《朝闻道》的内容啊喂!
他环顾一圈,
餐厅里的装潢极尽奢华,吊灯的光辉和壁画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高贵而舒适的用餐氛围。
在一排排餐桌尽头,是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小台子。
材料是八把椅子,
它们两两相对,用椅面拼出三平米左右的平台。
凡尔纳站在上面朗读:
“
‘科学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人对它的本质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义。’
”
至此,《朝闻道》第三章结束。
房间内先是安静,
紧接着,震耳欲聋的掌声掀翻了屋顶。
讨论从四面八方响起,
“科学研究等于用公款嫖娼?这个说法实在是……哈哈哈!贴切!太贴切了!”
“渐入佳境啊……”
“是的,这部小说越来越精彩了。”
……
陆时不由得满头黑线,
 ̄□ ̄||
他怎么也想不到,普朗克说要把小说分享给各位同仁一阅,现在却变成了公开处刑。
庞加莱懵逼,
“我们这是错过了什么?”
他下意识左右看看,发现了一个叫得上名字的物理学家——
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
他光溜溜的前额和经典大背头的辨识度极高。
庞加莱试探,
“请问,你是洛伦兹教授?”
洛伦兹仍沉醉于小说中,
蓦地有人叫他,把他吓了一跳,投来视线,
“啊?”
他的目光中满是迷茫。
庞加莱知道,那是过于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留下的后遗症,
自己研究艰深的数学题的时候就是这样。
他又说:“洛伦兹教授?”
洛伦兹终于回神,
“你……唔……庞加莱教授?”
庞加莱小声询问道:“刚才那是怎么回事?听着像儒勒的即兴演讲。”
洛伦兹摇头,
“不不,那是一部新的科幻小说,你没注意到凡尔纳先生手里拿着的稿件吗?”
科幻。
听到这个词,庞加莱浑身就像触电一般,
他不由得转向陆时。
陆时无奈,
“是。”
只此一字便胜过了千言万语。
洛伦兹也注意到了陆时,
看到这个年轻的华人,他第一反应便是提高音量:“你是……唔……!@*#¥%……”
后面的话变成乱码,因为被捂住了嘴。
陆时低声道:“请你小声一些。”
洛伦兹拼命眨眼,
“!@*#¥%……”
陆时这才松手。
洛伦兹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良久,他说:“陆教授,你当真是厉害,小说文笔好、立意高。最重要的是,写科幻题材能深入结合各理工类学科,还没有明显硬伤,这属实难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