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6.第146章 银贵(白银盟主5)  不明不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合算忙活了半天,农工商全在为士服务,皇帝这个士人头子可以跟着享福吃口肉,却不能主持分配额度,国库则是肉汤都喝不到,对国家建设不光没益处,反倒拉大了贫富差距,制造了更多隐患。

对外则是欲拒还迎,由于搞不清世界各国的具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明朝官员们还在用二百年前的老眼光、老脑筋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必然与事实相差很远。

从数据上看,对外贸易绝对是顺差,但朝廷却起不到主导和调控作用,绝大部分外贸经营活动是由民间把控,换句话讲就是走私,不能说一点税收没有,却寥寥无几。

佛郎机人也没闲着,他们看穿了明帝国统治者的无知与无能,以1:6左右的价格用白银兑换黄金,运回直接变成了1:10,来回一倒手,啥货物都不用买卖,仅靠大肆套汇就轻轻松松的把巨额利润给赚走了。

总而言之,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账面上看,大明帝国都是赚的,用手工业和农业产品换取了大量世界通用货币白银。

按照经济学原理推论,接下来就该引发国内大规模投资,然后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肯定上涨,劳动力成本也跟着一起升,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大量进口国外货物就成了必然。

国内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文化科技水涨船高,促进工商也高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以大明帝国为主导的贸易圈,形成正循环,最终让国力迅速增强。

可谁要是这么预估会把裤衩子都赔光,现代经济学规律源于资本主义,大明帝国顶多算官僚资本,别小看两个字的差别,其核心与本质是截然不同的。

面对如此多的贸易顺差,大明帝国不仅没有进入正循环,反而一步步走向了通货紧缩。粮食价格近百年没有明显涨幅,内需持续萎靡不振。

稍微看过几本经济学书籍就会知道,宁可通货膨胀也不要紧缩。前者只是感冒,哪怕再重依旧是感冒;后者则是癌症,哪怕只是头发丝癌也非常要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洪涛利用脑子里二手再二手的经济学知识,配合各部门的存档资料,经过两年多的仔细核对,最终得出个非常怪异的结论,银贵!

粮食之类的基本生活物资之所以近百年不涨价,不是物质极大丰富,而是白银一直在悄悄涨价,反过来衬托得市场流通商品没涨价。

这个结论刚开始洪涛都不敢认可,古人曰物以稀为贵,每年从海外输入那么多白银,国内的银价应该下跌才对,怎么可能上涨呢?但事实就摆在面前,不想承认也得承认,大明帝国居然缺银子!

银子不像大米,吃到肚子里拉出来就不能用了,想更多就得等下一季庄稼丰收。这种贵金属谁也不会没事儿扔着玩,即便扔了也该有人捡回来才对,怎么可能越多越缺呢?难道是贸易顺差额算错了,大明帝国一直都是逆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