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3章 向教育开刀  不明不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时候叶向高就有用武之地了,自打有了总参谋部,内阁大学士的工作量直接砍半,不能说尸位素餐,也有点摆设的意思。

秉承闲着也是闲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洪涛决定让这几位大学士在教育事业方面发挥发挥余热。教书育人用不着他们,但给大学遮风挡雨还是够用的。

为什么是理科大学呢?很简单,洪涛手底下根本没有文史类人才,而他本身对文科也是一穷二白,知之甚少。想和当代的大儒们拼经史典籍造诣纯属班门弄斧,只会自取其辱。

而且当代大儒们的学问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文学、史学、艺术方面并不落后,只是在哲学思想上有些停滞不前。没必要完全推翻,通过实践和不停的争论、讨论,完全有可能自愈。

“……不知陛下所说的老师、生员从何而来?教材又是哪些典籍?”

叶向高对兼管大学并不抵触,与后世不同,明代的官员还是很重视做学问的。虽然身为内阁首辅,但书院的山长并不辱没身份,相反还有提高。

可开办一所书院或者大学,光官职高没用,请不来名声显赫的大儒坐镇,就吸引不到求学若渴的生员,到时候只有小猫三两只,那岂不成了大笑话。

“朕将十王府北侧的院落拨付与你,再从国子监、翰林院调派几位饱读诗书之辈协助,先把学堂、学舍、吃住等事安排好,生员老师自然会去报道。教材也不用操心,朕已经让文书房和道经厂加紧刻印了,误不了事。”

洪涛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提前告知生员和老师的来历。等叶向高把大学准备妥当,风声散播出去了,再想脱身就来不及了。

因为压根儿就没有老师和生员!也不对,不能说没有,而是不具备传统书院中老师和学生的资格。

大学的老师都是各行各业里的技术大拿,比如徐光启、王征、李之藻、李天经、高宝、熊三拔,再加上陆军、海军中理论基础比较强的参谋。

生员则来自各行各业的技术员和中层军官,他们光靠实践已经无法快速提高,必须沉下心来补充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回到工作岗位,在不断的实践当中逐步理解、消化所掌握的理论,升华到更高层次。

教材嘛,除了这些年各行各业总结出来的理论精华,主要还是洪涛自己根据记忆编写的逻辑学、高等数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化学、物理课程。

逻辑学是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的,属于理科的基础,当所要研究的事物复杂到一定程度时,光靠实践总结已经无法前进了,这时候就需要高等数学来作为工具,而学习高等数学,就必须掌握逻辑学。

古人能不能学习这些课程呢?洪涛是很肯定的,只要打好了基础,古人并不比现代人智商低。但有多少人能在掌握这些课程之后再自行拓展、升华到更高的档次,目前还真没法估算。

即便有海户司和陆续开办的新学做为基础教育,每年的毕业生也超不过几千人,从这几千人中再挑选一部分佼佼者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估计也就百人左右。

想靠这么点学生基数,培养出具备天才且巧好经过了相关培训的发明家、科学家,概率与买彩票差不了多少。

好在洪涛并不急着出人才,他还有很多年可以等。十年之内的大学,只是在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偏重实用,并不以理论研究为主。

于此同时,大学教育也是在悄悄挖科举制度的根子,赋予新学一条上升通道,进而吸引更多学生。什时候大学的规模能和科举制度并驾齐驱了,才有可能迸发出几个天才。

而再过三十年,自己也只有六七十岁,算刚刚过了青春期。届时至少又熬走了两代科举型官员,内部压力会小很多。总体上讲大环境会越来越好,还是很值得期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