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为何不像吕宋和安南那样采取军管,再辅以道教和移民将这里彻底变为大明版图?”
幸亏洪涛提前想到了这一层,否则还真有可能出问题。在场的军官们虽然只有一个出言询问,但眼神里同样包含着不解的数量可不少。陆军第33卫来自安南特区,在那里实施的政策就是同化,而且很强硬。军官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本该如此,不理解换个地方为什么就截然不同,难道说皇帝又要改主意了?
“办事情不能光追求结果,还要考虑可行性。目前帝国铺的摊子有点大,安南、吕宋、内蒙古,还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都需要大量地方官吏。
朕又不是神仙,手里暂时拿不出这么多人力,必须要划出优先级。另外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宗教势力非常强大,同化起来会非常艰难。
可帝国又急需打通西域的商路,所以同化工作要先缓一缓,拖上几年,等吕宋和安南那边有了成效、积累了大量经验、培养出了大量官吏,再回过头来解决西域不迟。”
关于政策方面,尤其是国家大计,军队本没有过问权,命令怎么下就怎么执行。但洪涛比较喜欢让执行者明白一部分原理和用意,这样在执行过程中更方便灵活运用。
另外这批年轻军官不仅仅是军人,他们只是先被安排在军中历练,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很多都会转成地方官员。让他们多理解一些政策执行方面的细节,也算是提前职业培训。
有关西域地区的同化问题,洪涛自始至终也没打算放弃,甚至更重视。与吕宋的基督徒、安南和内蒙古的佛教徒相比,这里的穆斯林会更虔诚、更不容易改变。
所以洪涛打算分几步走,先不提出同化主张,尽可能不引起当地信众的抵触,更多利用本地人来参与管理,用最快速度恢复稳定。
有了相对通常的商路,下一步就可以鼓励内地商人大量西进了。他们不光能带来商品和税收,还会将文化和生活习惯不由自主的一起带过来。
然后本地人就会陷入选择困难,是继续受穷但很虔诚还是接受改变致富?只要控制好当地政府,不让其采取限制措施,肯定会有一部分本地人选择和尝试改变。
当这部分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同化就有了实施的土壤和基本盘。用比较隐晦的手段,给与这些人以足够的支持,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对抗就会从本地人与大明帝国之间降级为民间层面。
这时朝廷就成了双方的仲裁者,怎么吹黑哨拉偏手洪涛还是比较在行的。
只要将这种状态保持下去,在期间不断进行小规模、多批次的移民。过上五年、十年,等基本盘足够大时,随便找个借口,朝廷就可以撕下伪装,一边颁布新法令、一边加大驻军规模、一边大规模移民了。
到时候谁再想反抗为时晚矣。既没有天时地利,也不再占据绝对的人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