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0章 血火混战 5  烽火之铁血雄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血火混战 5

“板载!”

“天皇万岁!”

日军的喊杀声与隆隆的密集炮声和惨叫声融合在一起,强大的炮火急袭在两个大队日军的冲击队形中创造了出了一连串白色、红色、橘黄色与黑色混合在一起的闪光炮烟.

在炮烟中,一群群弯腰前进的日军官兵被打倒,炸飞,在血与火的交织中,或化为了碎片,或成为了血肉模糊的尸体。

在大小熊山高地反斜面和后方高地处的中国炮手们则以最大的开火速度,不断的向日军投射出了一轮轮炮弹,几十门火炮同时开火形成的强大的气流卷起炮兵阵地上的尘土翻卷飞旋,在大小熊山高地的后方形成了一道灰色的幕障。

面对着何炜精心构筑的炮火死亡陷阱,已经冲锋至距大小熊山高地一公里处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承受了极大的伤亡损失,可日军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却也十分精强.

纵然一批批的日军在猛烈的炮击中被撕碎,掀飞,在骇人的炮火和惨重的伤亡面前,冲击中的两个步兵大队虽然伤亡巨大,冲击速度也大大降低,但却没有被打垮,而是喊杀着继续向大小熊山高地猛冲而去。

大小熊山高地下方,日军的冲击队伍人潮涌动,在血与火的交织中,不断有日军被不断落下爆炸的炮弹打倒,撕扯成四分五裂的碎片.

而在每一轮炮击中未被打倒的日军则似已被这样的惨烈战况磨砺的无视了周围的死伤狼藉,除却因被击伤而无法移动的日军伤兵外,没有一名日军停止前进亦或是匍匐卧倒避弹,而是跨过,踩着战友甚至是伤兵的尸体,吼杀着继续向大小熊山高地冲击。

很快,在经过了大小熊山高地背后炮群长达五分钟的炮火洗礼后,攻击大小熊山高地的两个大队日军的前锋终于冲抵至大小熊山高地的山脚下,这里恰是大小熊山高地后方炮群的射击死角,在高地前被密集迫击炮弹,山炮弹和大口径榴弹的落弹和密集四散的弹片笼罩的死亡地带比起来,山脚下这寸寸立锥之地却因是高地后方炮群的射击死角,仿佛成为了一片“净土。”

于是,一波波,一轮轮在猛烈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日军在冲过大小熊山炮群投射出的弹幕火力网后,全都互相推攘着冲向了大小熊山的山脚下。

又过了极为漫长的三分钟,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日军终于全部冲抵至大小熊山的山脚下.

而此时,原本两個步兵大队,总计六个步兵中队,两个重机枪中队,两个步兵炮小队的两千多名日军已然不足半数,仅剩下一千余人。

而两个重机枪中队和两个步兵炮小队的十六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四门九二式步兵炮等支援火器也同样被炸的损失过半,只剩下了六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

一千多名日军匍匐在大小熊山高地的山脚下,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在无比灼热的空气匍匐在地,仰望着大小熊山高地.

可还不等冲来的日军喘息上多长时间,带队突击的日军军官就迫不及待的发出了攻击命令,随即,日军硬顶着猛烈炮火的冲锋突击作战很快就演化为了一场高地仰攻攻击战。

轰轰

哒哒哒

两门炮口的高低角被调到了最大仰角的九二式步兵炮率先开火,开始向大小熊山高地顶端猛轰,六挺被斜着架设在高地山脚下的九二式重机枪也紧跟着怒吼起来,向大小熊山高地顶端不停的倾泻,用机枪火力弹道形成了一道从低到高的机枪火网,掩护着上千名日军步兵由下至上的对大小熊山高地发起了仰攻攻击。

大小熊山高地上,步兵第1125团的指挥所中,刚刚对炮兵部队下达完停止射击命令的陈信生和胡日贞这两名炮兵指挥官互相对视一眼,看着大小熊山高地前日军冲锋之路上密密麻麻的尸体和数不清的弹坑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刚刚这轮针对攻击大小熊山高地日军的阻拦式炮击几乎报销了一半的攻来之敌,以两人所掌握的火炮数量和攻来日军的数量,这样的杀伤效率已是极佳的战果。

此时,不仅是陈信生和胡日贞两人麾下的火炮已经停火,连日军对大小熊山高地和大小熊山高地两侧开阔地阵地的炮击也偃旗息鼓。

负责为进攻日军提供炮火掩护的台岛山炮兵联队在高强度的炮击过后也停止了炮击,开始向前推进,转移放列阵地。

炮声骤停,取而代之的是日军九二步兵炮和九二重机枪射击时的爆音,以及正在从下往上向大小熊山高地发起佯攻日军步兵的吼杀声。

由于日军的炮击已将大小熊山高地正面的障碍物区域破坏的七七八八,故而,日军的仰攻冲击并未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而是很顺利的通过了障碍物区域,踩着被炸碎的鹿砦,拒马和铁丝网拼命的向高地顶端攀冲过来,很快就冲到了半山腰处。

不过,虽然日军逼近,可高地守军部队的指挥官-第385旅步兵第1125团团长徐坤源却没有下令部队开火。

看着望远镜中已经爬到半山腰的日军步兵,又见徐坤源迟迟不下令开火,陈信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此时,大小熊山高地顶的1125团阵地中只有稀稀拉拉,毫无规律和组织的零散枪声,陈信生一听枪声便知是第1125团的新兵在乱放枪壮胆,这样的情况在突击总队中自是不会出现,但是在第1125团这样新兵较多的新部队中倒是十分常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