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百一十一 水至清则无鱼  三国之召唤猛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辩为什么决定任命七个顾命大臣,而不是八个或者六个呢?

答案很简单,单数可以避免出现两派争执,僵持不下的局面,以免贻误了军机大事。七个人无论怎么站队,都会分出多寡,少数服从多数。

刘辩在太极殿高高端坐,扫了脚下的文武百官一眼,朗声道:“朕现在委任七位顾命大臣,在朕御驾南征的这段时间,辅佐太子,主持朝政。朕在含元殿给你们专门设置一个‘军机内阁’,凡有军国大事不能迅速决断之时,便闭门商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臣等遵旨!”

在陆康、刘基的带领下,满朝文武百官一起抱着笏板领诺。

“朕现在开始任命顾命大臣。”刘辩目光如炬,高声下诏,“第一位,司徒陆康!”

陆康乃是江东世族领袖,又是文武百官之首,而且是年近七十的老者,又有从龙之功,在刘辩早期献粮献钱,出人出力,大力举荐人才。刘辩虽然知道陆康的存在会滋生武如意的野望,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驳了陆康的面子,那样将会让整个江东士族感到心寒,让满朝文武觉得皇帝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心胸狭窄。

而且刘辩对于陆康的人品还算信任,虽然愈老愈辣,但总体来说是一位正直的老臣。也许在他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陆家兴旺辉煌,最多也就是把武如意扶上皇后之位,而不是帮武如意觊觎皇帝的宝座。若陆康知道自己的这位养孙女在历史上曾经做过皇帝,只怕能把老头给吓个半死!

刘辩甚至觉得倘若有一天自己提前去世了,武如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准备篡位登基,陆康一定会跳出来阻止她。

因为每个人都有底线,每个人都要脸面,每个人都注重死后的声誉。对于陆康来说,最大的底线就是扶武如意为后,再向前一步就会逾越陆康的雷池。而陆康两朝元老,三公之首的身份也容不得被武如意玷污,在死后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毕竟吕雉死后,吕氏灭族的历史还不曾远去。

陆康并不意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顾命大臣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即手捧笏板,向前一步作揖领旨:“老臣领命,必然竭力辅佐太子,保证国事太平!”

刘辩微微颔首,继续高声道:“第二位顾命大臣——左丞相荀文若!”

“臣遵旨!”荀彧自信从容的向前一步,躬身奉诏。

作为早期的从龙之臣,颍川的望族,从基层官员一步步爬上来,为人谦逊,忠心耿耿。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出谋划策的荀彧实在顾命大臣的最佳人选。

“第三位顾命大臣——兵部尚书刘基!”刘辩目光凝重,中气十足的吐出了第三个人的名字。

作为最早的顶级谋士,作为刘辩曾经的授业老师,运筹帷幄的刘基可以帮助刘辩分析天下大局,掌控局势,还可以制衡朝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波。无论从个人能力来看,还是从地位来看,顾命大臣都不能少了兵部尚书刘伯温。

“臣遵旨,定当庶竭驽钝,辅佐太子!”刘伯温向前一步,作揖领命。

刘辩继续做出任命:“第四位顾命大臣——户部尚书糜竺!”

为何是糜竺?作为徐州帮士族的领袖,又是皇亲国舅,而且掌控整个大汉的钱粮物资,糜竺的地位永远不容忽视。而且徐州的糜家门客万人,良田遍布徐州北部,论经济实力犹在陆家之上,即便如陆康、孔融、刘基等当朝巨头也是对糜竺恭敬三分。

此外,刘辩发现那日顾雍出来准备推武如意上位的时候,糜竺一直到最后才站了出来。这说明糜竺并不太甘心看着陆家坐大,只是陆家人才辈出,糜家一时间无法抗衡罢了。委任糜竺为顾命大臣,也可以压制朝堂上的江东世家,避免自己不在京城的时候搞风搞雨。

比起陆康的胸有成竹,糜竺有些意外,当即诚惶诚恐的上前几步,长揖到地:“微臣谨遵圣谕,誓死辅佐太子,不让朝中出现半点波澜。”

“第五位顾命大臣——刑部尚书狄仁杰!”刘辩朝狄仁杰指了指,肃声宣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