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中立宣言下现状
就在艾尔斯和李君豪分别接待德国总领事和武官时,这天(9月5日)在美国国内,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发表了广播讲话,用无奈的语气宣布:美国政府将严格执行1937年5月修订版的中立法案,恪守中立国原则,不介入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之中。
1937年5月修订的美国中立法规定,除禁止政府、军队参与到非涉及本国根本利益的战争中之外,还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对参战国的协助,甚至禁止美国公民乘搭参战国的船只出国。(此版中立法的最大漏洞、或者说是故意留下的缺口,是没有禁止政府对各参战国的协助。)
美国对欧战保持中立的宣言发出,以英国为代表的各国表示遗憾,以德、日等国为首的国家则表示赞赏;其他各个国家和势力则是反应不一。
——
沪海这边,直到晚上时,美国总领馆才接到了国内的讯息,众人只能相顾苦笑,对此无可奈何——孤立主义这座大山可不是那么容易搬走的。
艾尔斯又把克尔顿和李君豪叫到办公室开小会,询问两人对欧战的看法,李君豪当然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判断——德国速胜,一个月内见分晓!
克尔顿也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波兰毕竟有100万以上的正规军,有轻型坦克800多辆、火炮4000多门、飞机400余架,就算是打不过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德军想要全面占领波兰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行;而且他还同国内的战友们交流过,几位将军朋友也是这个意见。
李君豪也懒得反驳,反而转移了注意力,因为他刚拿起的一份情报简报中,有一条信息收起了他的兴趣——诺门坎事件。
——
早在5月12日时,日本关东军指使“满洲军”进攻诺门坎附近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军,挑起诺门坎事件。其后,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但日、苏双方都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
大规模的战斗从七月份打到八月底,日军再遭重创,死伤1.7万余人,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余2000余士兵突围成功。
8月29日,日军不甘心失败,欲调动近六个师团的兵力进行反击(驻青岛的第5师团、驻开封的第14师团、关东军的第2师团、第4师团、第7师团及两个重炮兵联队、9个速射炮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等)。
没想到9月1日欧战爆发,随即在9月3日,日军大本营叫停了后续行动。
李君豪知道,诺门坎事件就这样算是结束了,其后几天,日、苏双方会签订正式的停火协议;而从此之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之前,双方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
说起来,此战虽然以日本关东军的大败结束,但日军的损失对于一个国家层面的战争来说并不算大,可是此战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被苏军打掉了胆气的日本关东军,彻底放弃了向西侵略的企图,进而促使日军整体上放弃了“北进策略”而选择了“南进”——进攻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夺占美、荷殖民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