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官员很清楚天子为何迟疑,便继续说道:“陛下,许大人忠毅刚直,肯定能理解陛下这样做的缘由。再者,陛下可以赠许大人一品大学士之衔,然后再命其为定州刺史,便足以打消满朝公卿的疑惑。”
李宗本稍作思忖,点头道:“善。”其实他也很认可这个人选,许佐的能力和手腕皆是上等,最重要是他从来不惧权贵,让他取代陈春在定州和陆沉共事,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
中年官员又提醒道:“陛下,此事不必着急,且等陆沉赴任定州、边疆局势稳定之后,再让人奏请此议。”
李宗本微笑道:“理当如此。另外一事,爱卿认为朕该如何处置李宗简?”
中年官员毫不犹豫地回道:“臣认为,改圈禁为收押,留其性命,断其自由。若强杀奉国中尉,慈宁殿那边肯定不会罢休,亦会让世人觉得陛下太过绝情。此案当务之急是快刀斩乱麻,不宜拖延太久,毕竟其中存有不少疑点。陛下可借大赦天下之名,最后宽赦奉国中尉一次,如此既能给朝野上下一個交代,也能让太后娘娘安心。”
李宗本看着他沉稳的面庞,不由得心生感慨,然后出人意料地说道:“此事是朕想得太简单了,不该不听你的谏言。”
中年官员平静地说道:“陛下,臣不敢当。在臣看来,虽然陛下略有些着急,但也不全是坏事,至少陛下的急切很符合您的现状,同时又通过这桩案子看清陆沉的态度,将来便能提早做好准备。”
李宗本轻声一叹,喟然道:“只可惜爱卿身为武勋,无法直入中书。朕能有今日,爱卿功不可没,朕一日都不曾忘记。”
这位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的中年官员并非文臣,而是荆国公韩灵符之长子、当今军务大臣韩忠杰。
听到天子后面那句话,韩忠杰目光微凝,垂首不言。
李宗本却是继续感慨道:“如果没有爱卿多年前那番话,朕也不会坚定争储之念,若非爱卿巧施手段,那场叛乱未必会出现。爱卿这些年的隐忍和付出,朕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来决计不会辜负你,韩家的荣耀必将在你手中重现。”
韩忠杰轻声道:“陛下言重了,这些都是臣应尽的本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宗本以二皇子之身份恣意从容,与江南门阀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距离,因此得到先帝的青睐。
但是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很早之前便和韩忠杰私下往来。
当然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失意人,李宗本因为不是皇后所出,距离储君之位很是遥远,而韩忠杰因为过往种种只能赋闲在家。
那段漆黑的岁月里,两人相互扶持并肩而行。
在韩忠杰的建议下,李宗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十分稳当,而且在那场影响到先帝朝末期朝堂格局的叛乱中,韩忠杰才是真正在幕后推波助澜之人。
虽说他赋闲在家,可是大齐京军乃韩灵符一手创建,韩忠杰在这个过程中亦出力不小。他在京军的影响力一直被人忽视,因此他能在暗处施加影响,郭从义和王晏却始终没有察觉。
思及过往,李宗本不禁颇多感触。
韩忠杰却很快从那种情绪中抽离,不疾不徐地说道:“陛下,您的处境较之先帝要优越很多,故而不必心急。无论是对边军将帅的制约,还是对朝堂格局的调整,大可徐徐图之。臣还要提醒陛下一件事,无论陛下对其他官员如何看待,右相绝对不能动。李相年事已高,坚持不了太久,薛相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他才是大齐朝廷的主心骨,比臣更加重要。”
“爱卿金玉良言,朕自然会谨记在心。”
李宗本语调温和,继而问道:“礼部尚书谢珍离去之心甚为坚决,爱卿觉得何人适合接任?”
韩忠杰面上古井不波,心中却难免有些感慨。
年轻的天子时刻不忘制衡之道,这个问题何尝不是对他一次小小的试探?
故此他沉静地答道:“此事理当圣裁。”
李宗本又问道:“礼部左侍郎李适之如何?”
韩忠杰道:“臣无异议。”
李宗本微微一笑,心中不由得一松。
韩忠杰当然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但他不希望对方分不清界线,无论何事都想插手干涉。
如今看来,分寸刚好。
李宗本转过身去负手而立,他仰头望着澄澈的天空,心中悄然生出一股豪情壮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