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5章 居延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居延海,又称居延泽,乃弱水北流形成的尾闾湖。

所谓尾闾湖,直白点说就是内陆河流到这里流不下去了,于是在地势低洼处形成了沼泽湖泊。

阴山以北的诺真水汉其实也是一样的尾闾湖。

而既然流不下去,水体自带的盐分自然很难排出去了,因此居延海是半咸水湖。

后汉年间,因为上游截留灌溉农田以及地质变迁等因素,居延海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海稍大,东海稍小。

居延泽西南有一城。

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秋,强弩将军路博德筑之,曰「居延塞」

近代考古,出土汉简三万有余,显示亭障密布于弱水上下游两岸,呈南北直线排列。

后汉年间,大量亭障毁于战火,无力维持。

魏晋以来,更没心思恢复。

时至今日,亭障数量不及前汉年间十一之数,整个西海郡亦只辖一县,即居延县,户二千五百半个世纪前的数据,当然,至今未改。

西海都只有一个豪族,即西海陈氏。

晋咸宁年间,陈氏子弟陈恭陈元起、陈基陈元声入洛阳求学,名列《辟雍碑》。

但这个家族底蕴太弱了,也太穷了,根本无力支持二人在中原继续发展,最后只能返回家乡吃沙子,与胡人作伴。

现任西海太守张肃,乃张轨之弟,年事已高,六七十岁了。

张轨末期,为了帮扶侄子,稳定四方,张肃出任西海太守,一镇就是十余载。

去年晋梁禅代,张肃听闻之后,悲愤不已,差点气死。

好在听闻开国的邵勋乃东海人,非匈奴鲜卑之辈,总算有所安慰,没真的咽气。

但老头还是很愤怒,一辈子的信仰没了,你赔我啊?

此番听闻那什么狗屁大梁朝居然打过来了,要抢他侄孙的大位,于是移诸部,邀他们出兵,

共同平叛一一文由陈氏子弟陈润所写,落款日期为「神龟十二年四月二十日」。

经七天时间整顿,居延城及附近各亭障兵士次第收拢,向张掖郡进发。

而他们离张掖多远呢?一千五百三十里!

这条路便是居延路。

自河西走廊向北,多为大漠,其中唯居延路附近有弱水,又勾连居延泽,中间可营田之处甚多,水草丰美,供巨万人,故汉时匈奴入寇,非常喜欢由此南下。

所以,张肃的大军就是沿着居延路南下的。

老头年纪大,心甚急,不顾身体衰弱,留人在后方收拢步卒,自率一千轻骑充当先锋。

四天之内,行军六百余里,帐下骑兵慢慢增加到两千左右,都是你一百、我二百,从各个亭障之内汇集而来的。

这个时候,他们已抵达弱水分流之处(分为东西两支,分别注入东西居延泽),此处有一军镇,曰「两汉城」,乃西海郡诸亭障中最大的一个,平日驻军五百,连带家属、奴婢总共近四千人。

张肃终于走不动了,要歇一歇。

按照约定,一些鲜卑部落大人率军来汇。

部落很多,但大多依附一个姓「乙弗」的氏族,有那么点部落联盟的意思。

乙弗联盟散居于武威西部、西郡北部乃至张掖、西海二郡,乙弗氏本部则牧于张掖、西海之间。

他们的实力也就那样。南边的秃发鲜卑时不时越过大斗谷(大斗拔谷)进入张掖,袭击乙弗联盟,乙弗氏不能敌,听闻他们遣使联络慕容鲜卑的吐谷浑部,试图联兵自保,共抗秃发鲜卑。

当然,乙弗氏也求助过张掖太守、西海太守,但他俩实力有限,更对这些部落冲突没甚兴趣,

自然置之不理了。

乙弗部之外,还有一个折掘部。

他们以前曾附于乞伏部,在卑移山南部放牧。乞伏氏南迁至陇西,复至晋兴等地,折掘氏没有跟从,而是一路向西,抵达西海,

放牧多年后,又向南迁徙,在两汉城附近活动。

他们和乙弗氏一样,同样深受秃发鲜卑的滋扰,一度想南迁至西平郡境内,与吐谷浑鲜卑背靠背,共同抗敌,好悬才被摁住了,没走成。

此刻见到张肃,旧事重提,请朝廷发兵打击秃发鲜卑。

张肃能怎么办?只能支支吾吾。

不过,这不妨碍他画个饼:「秃发推斤随辛晏造反,有此逆事,将来须饶不过他。诸君勿忧,

且随我至武威,上表陈情,都督自然会有计较。」

乙弗、折掘二部大人心事重重。这话说了太多遍,已然没人信了。

张肃见了,心中不悦。

张掖、武威、西海这么好的草场给你们,可不是让你们摆脸色的。

你们要感恩戴德,哪怕自己吃不饱饭,哪怕时不时被敌人袭扰,哪怕朝廷没法调解你们的予盾,没法保护你们,你们也要自觉为朝廷拼命。

于是说道:「如此大事,尔等何敢推三阻四?若能痛击邵梁伪朝,中原必有人群起响应,届时兵进关中,富贵不难得也。休要想东想西,此战一一有我无敌!」

乙弗、折掘的首领们自动忽略了不切实际的废话,只惊讶道:「梁朝是何物?有几个郡?」

很显然,他们到现在都不清楚外界发生了什么事,下意识认为这个「邵梁」王朝可能就是旋起旋灭的草头王,他们是来帮大晋朝剿灭叛匪的。

「是有那么——几个郡。」张肃含糊道:「破之易如反掌。」

诸部大人们面面相,有些不信。

他们消息闭塞,但不意味着傻。

都调动西海郡的兵马了,你告诉我「破之易如反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