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骘捋了捋胡须,笑道:“大将军现在要交州,未免操之过急了些。”
“此话怎讲?”
“想要末将拿下交州,并不算难事,但此行为却与孙权交恶。”
“孙权现在羸弱,交恶了他一样还得乖乖跟我交易。”
“可当孙权积累一定的实力,局势一旦有变,孙权便会随时发兵,发兵的理由都不用多想。”
李衡点了点头,觉得步骘说的有道理。
至于古人发兵,为什么一定要师出有名?
难道古人都是呆板的傻子?
师出有名不是军事问题,是政治问题,是内对的政治问题。
打仗这种事,除了那些从小衣食无忧被保护得很好的中二少年们,没人喜欢。
因为打仗不是纸上谈兵的自我感动,是真的要死人的。
是一个又一个农家子弟上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填。
所以,发动战争的人,必须给出一个足以说服大多数人的理由。
如果无法说服大多数人,强行执行,也是可以的,但那样一旦战败,国内必然爆发政治危机。
例如杨广。
所以,师出有名,不是古人呆板,它是绕不开的严肃政治学。
以后孙权想要发兵打江陵,得对内做不少政治功课,需要一些时间来说服各方。
如果现在李衡把交州拿了,就相当于白给孙权一个说服内部各派势力的理由。
这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出来的事。
李衡又问道:“那南方各郡如何能真正平复下来呢?”
“大将军的策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还要选举仁德的官员,派去南方的官员在吏治能力方面可以弱一些,但一定要能施行仁政,蛮夷虽然不通礼数,但仁政却是天下所有人都认可的。”
“仁德的官员是什么样子的呢?”
“性格温和、戒躁,是选拔南方各郡官员的重要标准。”
李衡又点头,他越看步骘,越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步骘身上有儒将的气魄。
“好,选举南方各郡官员这件事,我交给你和杜预一起去操办,不知可否?”
步骘笑了笑,他说道:“大将军如此信任我,我只能全力以赴。”
虽然初步达成了与南方诸蛮夷的协定,大方向上确定,但还有诸多执行事项需要落地。
这些执行事项,就只能交给杜预和步骘来去处理了。
他也期待杜预在任期间能快速成长,他能接受杜预一定程度的失误,只要能快速成长,毕竟将来,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等着杜预。
转眼已经进入十二月,李衡回到襄阳后,正式在襄阳设立了荆州牧衙署。
此时的襄阳,拥兵八万,各县百姓各得其田,无不感念李衡恩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